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8(1 / 2)

加入书签

至亲可以吃苦受罪,忍常人所不能忍,但面前的这些妇人与她没有任何瓜葛,若是一再退让, 她们不止不会罢手,反而会变本加厉地找麻烦。

  “怎么?刚才我瞧得清楚极了,这位夫人兴致勃勃地说着趣事,一边出言还一边看着我, 想来不是与我有关,便是牵扯上了整个桓家, 不如再说一遍。”

  那位女眷姓华,夫君官至四品,身份也不低了, 但与圣人亲封的二品诰命夫人相比,还不够看。

  华氏低着头, 面色变得难堪起来, 好半晌才咬牙道:“桓夫人, 你别欺人太甚!”

  卓琏站在原地, 手掌搭在椅背上, 闻声低低一笑, “您何出此言?我头一回出现在寿宴上,往日也未曾见过诸位夫人,方才不过是好奇才问了一句,怎么就成了欺辱柔弱妇孺之辈?”

  樊竹君没料到卓琏如此伶牙俐齿, 忍不住皱起眉头,将欲开口,就被母亲暗暗攥住了手腕,只听樊母笑吟吟道:“今日是老爷的寿辰,大家高兴些也在情理之中,何必拘泥于虚礼?琏娘年纪轻轻,也是个宽宏大量的,别计较那么多了。”

  樊母身为樊兆的正妻,又是正二品的诰命夫人,再加上将军府滔天的权势,寻常人根本不敢得罪她。因此她说完后,众人连福身行礼的步骤都省了,若卓琏多做计较的话,便会显得嚣张跋扈,丢尽了桓家的脸面。

  在场的女客们都是人精,哪会猜不到樊母的用意?无非是看不上桓卓氏的身份,不愿跟她平起平坐罢了。

  说起来,桓卓氏的运道当真不错,区区一个商户女,平日里只会酿酒,竟让她寻到了治疗杨梅瘟的药方,还将法门献给三皇子,救下了成千上万的百姓,这样大的功劳,就算女眷们心有不忿,也不能忽略。

  卓琏刚在木椅上落座,便见到丫鬟引着樊兰走到近前。与先前的华氏不同,樊兰跟她实打实结下了仇怨,唯一的骨肉被驱逐出京,即使回来也不复最初的光彩,又怎能甘心?

  桌面上摆着数只青花瓷瓶,妇人端起酒水倒进杯盏中,状似无意地问:

  “琏娘酿酒多年,清无底与金波又登上酒录,想来天赋肯定不差,快评判一番此酒的优劣,也能让我们涨涨见识。”

  按照辈分而言,樊兰是卓孝同的续弦,也是卓琏的继母。如此一来,卓琏必须作答,否则目无尊长的脏水就要泼在她身上了。

  垂眸看着瓷盏中呈现出浅绿色的酒液,女子轻声道:“想确定酒水品相如何,要从色香味三方面来评判,此酒色泽澄澈,犹如竹叶,比起普通的清酒更胜一筹,挑不出任何瑕疵。”

  樊兰接着追问:“那香和味呢?”

  卓琏抿了一口,尝过后便放下心来,她还以为樊兰有什么手段,原来是挖了个陷阱等她跳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