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3(2 / 2)

加入书签

  灵元在半路上接的他和曹氏,当时的打扮行事,被顾海认作是行镖之人。而灵元因为怕故海嫌弃而拒绝自己的护送,便顺势含糊没有挑明自己的身份。

  虽然经历了牢狱之灾,但顾海对气焰嚣天的朱春明依旧不屑为伍,这种状态下灵元自然不敢上门,倒不是怕他责骂自己,而是因为这责骂会给顾海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灵宝听见问,脸色白了白,诺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曹氏已经在院子里等着,要亲自送他出门,顾海边忙笑着过去了,丢下了要问的话,站在一旁的灵宝轻轻的松了口气,却又不得不紧皱眉头。

  她想不出,如果顾海知道了灵元的作为,会是怎样的震怒。

  顾海简单的在吏部点个卯,等待下一步的委任。这一次的调动很多,来往的人皆是脚步匆匆忙着打探消息打通关系,这样的事,顾海自然是不会去做,事实上他其实也明白就做也是白做,像他这样级别的小官。最多也就首辅朱大人过目一下。既然如此,他还有什么必要去打通?

  拜访过几个同科,顾海漫步而出。瞧见四五个官吏聚合在一起低声说什么,顾海认得这些人大多数是都察院的御史,他不由得停下脚步站在圈外听了听,越听脸色便越难看。

  他们说的是杨太生,几日前,并终于被皇帝勾了死刑。

  这些御史们言语中夹杂着激愤又无奈。

  “你们是御史,是言官,为何不上书?”顾海忍不住开口说道。

  几个人转过头来,不管怎么说,顾海当年的事也颇为轰动,虽然过去这么久,大家还是认出了他。

  “含之回来了……”他们神色古怪地打招呼,随后竟也纷纷找借口散去了。

  顾海站在原地,哪里不知道他们避祸的心思,秋风扫过,只觉的内心凄然。

  “怎么?堂哥要再一次挺身而出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顾海并没有回头,而是自言自语道:“这就是我大周朝的言官御史放任此病态蔓延扩散,以至于朝纲涣散,百姓困苦,我大周朝终将病入膏肓……”

  顾渔在后轻笑一声,伸手拍了拍顾海的肩头,“堂哥,你觉得国事涣散全系一人之过?”

  顾海转头看他,神色微动。

  顾渔并没有停留,而是从他的身旁擦肩而过,秋风扫过,衣襟飘飘。

  "科道言官满朝文武为何人人只图自保,为何无人振臂高呼众人响应,为何不齐心协力而上锄奸去邪拨乱反正,莫非满朝文武都是不知廉耻无骨无心之众……”他亦是自言自语般说道,人走远了,声音随着风忽远忽近的飘过来,“好好想想吧,我的堂哥……”

  顾海神色晦明晦暗站在原地望着他离去,久久未动。

  走出吏部时,天色已近午时,却见原本看不到的官员一窝蜂的涌了出来,互相招呼着向一个方向而去。

  “含之,你可跟我们一路去?”相识的几个同科招呼他道。

  “去哪里?”顾海有些不解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