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8(2 / 2)

加入书签

第34章

  回程的一路上,李泽文都在翻看这厚厚一本校志,郗羽在他身边规规矩矩坐着,微倾着身体看着他一页一页翻过校志。这本校志的开本很大,厚达七百余页,书页里字号很小,记录了南都二中建校以来的几乎所有事情,如老照片、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学校大事记、历届学生名录等等,最后还收录了一些著名校友的回忆散文——可想而知,这本校志一定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编写和资料整理,最后才得以印刷的。

  郗羽第一次看到这样大部头的校志,觉得真是开了眼界,小小惊叹了一番:“对了,教授,你要这本校志干什么?”

  “看校志是了解一所学校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方式。”李泽文说。

  “教授,听你的意思,你似乎看过很多校志?”郗羽问。

  “看过一本。三年前参加过我中学母校的校庆,学校也发了这一大本校志。”

  “你母校?”郗羽眨了眨眼,“你在国内读的高中?”

  “我高中毕业后去的美国,在美国读的本科。”

  “……真是没想到。”

  她听上去真的挺吃惊的,李泽文侧目瞧她。

  郗羽老老实实道:“我一直以为你在美国接受的基础教育再升的大学。”

  “怎么这么想?”

  “就是一种感觉,”郗羽也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了,她平时不是这样多管闲事的人,但她还是把话说完,“我也认识不少华裔的教授,他们学术水平很高,但总的来说比较严肃,你给我的感觉就更像那种土生土长的欧美教授。”

  李泽文轻笑一声,他明白郗羽的意思。

  中美的教育制度相差很大,国内教育制度培养出的学生,不论多天才,总归都有种内秀的气质,比较谦虚,很少主动炫耀,打个比方,让他们站在几千人面前的台子前演讲吹嘘自己估计很少有人做得到;美国教育方式教出来的学生明显会更自信一些,毕竟他们从小就在这种“鼓励展现自我”“鼓励演讲加强口才”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教育制度的烙印会跟随一个人一辈子,也决定了这个人大致的性格。郗羽觉得李泽文身上两种烙印都有,他既可以用“我的理念很高明”“我非常正确”的态度要经费做演讲,也可以用恰到好处的语调表达谦虚和谨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