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9(2 / 2)

加入书签

  而重开市舶司,肯定要建好配套设施,比如码头、城墙、仓库、街道等等,不然偷税漏税的人多了还得了。

  这样一来,水泥厂的水泥就派上了大用场。

  宁波府就在钱塘江的出海口,地理优越性也就比长江入海口的松江府(上海)差一点,重开市舶司后,必定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立志于成为古代地产商的姜妍,决定在宁波府买几块地开发成商业区、住宅区甚至现代化城镇,等宁波府的经济水平上来后,就变成下金蛋的母鸡了。

  所以,宁波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除了供应市舶司的建设外,剩下的全部自用。

  最近的杭州城除了出现水泥这样的新鲜事物外,各大药店的生发剂也横空出世,卖得十分火爆。

  至于这生发剂有没有效果,那就见仁见智了。

  虽然大明朝廷并没有强迫治下东南地区的百姓割掉小辫子,也不关心你留什么发型,但大家还是有正常的审美观的,金钱鼠尾任谁也不会昧着良心说好看是不。

  所以原本担心大明迟早要被大清灭掉的百姓,见政局稳定了,大明看起来不会被大清灭掉,说不定还会反过来灭掉大清,纷纷把小辫子剪了。

  不幸的是,有些人剃头剃得频繁了,头皮受到损伤,居然长不出头发了,这是多么悲伤的一件事啊。

  各大药店瞄到商机,纷纷推出各种配方的生发剂,连何首乌的价格都暴涨了两倍,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下兴起的职业——剃头匠们失业了。

  失业的剃头匠们只好放下剃头担子,加入了建筑工人的行列,为大明帝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由此也能看到姜妍的水泥厂养活了多少人。

  除了水泥厂,姜妍还新建了一个玻璃厂,主攻无色平板玻璃,可以用来制作玻璃镜子。

  中国很早以前就能生产玻璃了,不过只能生产出有色玻璃,况且古人不爱用玻璃制作的器皿,独爱瓷器的高雅,也就没怎么在玻璃上下功夫。

  姜妍这回要生产的是无色玻璃,还是无色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一直到水泥大卖特卖了,玻璃厂才生产出第一批无色透明的平板玻璃。

  不过姜妍看了看,这一批玻璃的质量差强人意,基本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瑕疵,比如某些地方有气泡、某些地方有细碎裂纹等等。

  姜妍把唯一一块等身高的大块玻璃挑了出来,做成穿衣镜,剩下有瑕疵的玻璃全部按照瑕疵程度裁成大大小小的圆形、椭圆形、方形的小块玻璃,用来做大大小小的镜子。

  中国这会儿还不会做玻璃镜,但是欧洲人已经能用镀银法制作玻璃镜了。

  只不过玻璃易碎,又从万里之遥漂洋过海地运来中国,就显得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