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0(2 / 2)

加入书签

在京城落脚,家中大小事宜都由母亲经手,本就身体未愈,也不忍再烦她。

所以,清昱便落在了兄长和姐姐手里。

九岁了,按理应该送入社学。只是社学人员杂乱,教学质量实在一般,家人不得不犯犹豫。

不止是现代,古代的择校问题也颇是重要。

师资力量自不必说,当然是名师出高徒;其次要看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氛围;最后,若是能在读书起价结交良师益友自然也很重要。人以类聚,一个人的成功和他周围的朋友有很大的关系,这话放在何时都不会错。

最后统筹下来,里仁书院是最佳选择。

除去本就自带名额的名门贵胄,每年从书院考入国子监者,十之有八。百分之八十的升学率可是相当的高了。可以说,一条腿踏入里仁书院,那么另一条腿便迈入了国子监。

可相应的,人家对学苗的选择也极其严格,像清昱这样的,难

可清晓明白,弟弟只是基础差,他脑筋够聪明,假以时日一定能追上的。

京城权贵遍地,毕竟清让还只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可去社学,清晓实在不甘。前世小侄子入学,想去重点,人家不收,清晓还不是生生磨进去了,如今她得试试。

趁这几日清让在翰林院忙,清晓便偷偷带着清昱去书院,只为见先生一面。

于是,连续几日,里仁书院门口都会候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

是日,清晓又带着弟弟来了。

“姑娘你何苦呢?家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先生是不可能收他的。”护院劝道。

清晓依旧微笑:“烦你通报,让我们见先生一面,收不收也得瞧瞧不是。”

护院真是懒得再解释了。“你愿意等就等吧!”抛下一句便走了。

“姐,我们回去吧。”清昱小声道,满脸的苦水。清晓看着他,心疼,但为了以后,他们得试一试。于是佯做不屑,挑眉道:“这便忍不了了,科举之路哪有那么简单,比这难熬多了,到时候更苦,你便要放弃吗?”

“不放弃。我知道不易,我只是不想你辛苦。”他嘟囔着,忽而又抬头道:“去社学也行,我加倍努力便是。”

清晓笑了。“你有这心就好,你……”

话没说完,她投出的目光凝了住。清昱循着她望去,只见几个身着官服的人,在护卫的跟随下,登上了书院正门的石阶,而为首的,正是身着锦绣曳撒的江岘。

分别几月,这还是清昱第一次见到他,不明情况的他眼睛登时亮了,喊了声。

“姐夫”

尾音还没发出,清晓赶忙捂住了他的嘴,拉他转过身去。

声音不算大,但很熟悉。江岘侧目望去,才发现照壁下角落里有两个小小的背影。

看着那纤细一抹,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