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6(2 / 2)
江沛虽然不知面前之人的身份, 可来两次都碰见了他, 想来至少是此店铺的管事。
薛琪两年前从福叔那里得知温知非与江沛非一般主顾后, 特意通过官府的朋友打听到两人的身份, 得知江沛竟然是户部蒲莱司的郎中。
身为薛家商号的少东家, 对有关朝廷税法的政策尤为关注, 自然是知晓江沛的名头。听朋友言明一行人来蒲莱是为船坊一事的, 并非微服私访, 因而猜想几人到自家商铺应是纯属巧合,临时起意的。
听了福叔陈述的事情经过后,内心有些忧虑是否得罪了官府中人,在官员眼中, 整治他们这些商人不用亲自动手, 暗示一句话,下面的人就能替他们把事情摆平。担心两人回去寻个由头,找薛家的麻烦。
结果几个月后发现对方根本没什么动作,等来的是朝廷颁布设立蒲莱广南两府为互市区以及修建物流集散园区的大好消息。在激动之余, 不禁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人家心胸哪有那么狭隘。
仅从这两三年蒲河沿河流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看出朝中的官员是真正的在尽心尽力的为百姓办好事, 之前因税收新法的施行带来的不满,突然消散了许多。
在一家三口跨进铺子时,薛琪已认出他来,没想到时隔两三年又再次碰到,第一反应是想弥补上次的招待不周,只等着他们看中哪样东西,暗中降低价钱,白送反而惹来猜忌。
当听闻江沛为兰香准确解释陈列在店中的外来稀罕物,不由的佩服对方见多识广,自己也是刚接触此物件。
“这面镜子虽在咱们商朝稀罕,却在异国实属平常物件,此次摆在店中也是一次试水,只需十两银子。”价钱太低,对方也不相信。
十两?骗谁呢,以为自己不懂行情?虽然商朝的珍奇异宝被划归到皇家私库,但国库中也是有不少别国的好东西的,估值非常清楚。
上次的小人鱼都要八十两,这次应只多不少,对方明显是故意压低价格,看来此人是识出了自己的身份,既然如此也不再客气,反正以后总要打交道的。
各大商号中,薛家占着天时地利,几乎是最早一批与异国通商的商户,必定知晓不少海外的讯息,海船顺利试航后,下一步朝廷即将策划出海远洋他国。
在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则是常年与异国商人打交道的商号了,他们不但可以提供商品,还能做向导,甚至在两国通商协谈时提出建设性意见。
“那多谢薛东家,上次在贵店买的物件小女非常喜爱。”
薛琪见其没有拒绝,松了一口气,接着他的话道
“听您口音不似蒲莱本地人,若是来此地游玩,薛某可以建议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