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1 / 2)

加入书签

板,没想到还没卖出去呢,先去了俩。

  “二牛去卖柴啊?等人坐上去后,再把柴放上面吧。”

  “好的,张叔,我的柴占地方,算两个人的钱吧,”江沛见张叔望着柴禾时眼睛停留一下,连忙把柴也算一个人的钱的话说出,果然张叔笑眯眯的客套道

  “那怎么好意思呢,邻里之间不用这么见外,你先找个地方放下,免得一会被其它人的东西挤的没处放。”

  江沛起来的早,他来到村口时还没人,村里有牛的农户比较少,但每天去镇上的人不少。

  除了种田大家都想搞个副业做,为家里添个油盐钱,所以那些有牛的人家会专门赶牛车,拉去镇上赶集的人,也算是个营生。

  “谢谢你啊,二叔!”

  没过多久,村里要去镇上赶集的人陆陆续续的到来,有卖鸡蛋的、还有织布换钱的、家里菘菜萝卜吃不完用背篓装着拿到镇上去卖的。

  腊月去镇上的人较平时要多点,江沛看着人多,带的东西也多,一辆牛车根本装不下那么多人,目前没有第二辆牛车过来,于是提出他把柴放车上,自己下来步行。

  张叔见人多生意好,满面笑容的说行,还说只算他一个人的钱,另外两个男的见他如此,也不好意思与女人们挤,效仿他把东西搁在车上,自己下来走。

  车上的女人见他们如此,嘻嘻哈哈的乱作一团,见江沛穿着整洁干净,很有礼貌,和村里五大三粗的汉子不一样。

  她们突然想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江沛变得爱干净起来,人也有礼貌,每次碰到他,见人不笑不打招呼,整个人显得更加俊朗有味道,果然是要娶媳妇的人懂事成熟了。

  洛水镇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寒冬腊月,做小吃的铺上飘着白蒙蒙的水雾,为寒冷的早晨增添一丝暖意。卖柴不是在镇上的大街上卖,而是在商铺后面居民区的巷道里吆喝,像卖货郎一样。

  江沛担着柴禾,在各个路口观察了一会,向镇上中等人家居住的巷道走去,他想着富人区一般使用木炭,穷人要么自己砍柴烧,要么与你死砍价。他到巷道后没往里走太远,就在通往其它商业街道的路口站着吆喝。

  “小哥,柴怎么卖的?”一个衣着整洁的中年男子走向江沛问道。

  “七文钱,我这柴担回去就能烧火做饭,晒了大半个月的,不信我给您折一下。”江沛没想到才喊两嗓子就有人来问,特别高兴,十分用心的为客户介绍。

  “行,行!跟我走吧,我家就在前面。”中年男子挥挥手好像有急事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