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4(1 / 2)

加入书签

在这边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他这样做,说明是相信她的。

  于是点头道,“我之前跟着东征同志去生产队考察过,日子过的都不宽裕,不说别的,现在吃饭问题还很好严重。如果水利工作做的好,确实对农民同志帮助很大。”

  “民生民生,老百姓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我看他们早晚要后悔的。”

  邱书记有些无可奈何。

  苏瑜道,“邱书记,现在上面不支持,咱市里不能自己做吗?我之前几次去县里看过,劳动力是有的,只要供应饭菜,老百姓都很有干劲儿。只要不是农忙的时候,老百姓都是很有劳动热情的。咱修不了大的水利工程,可以修建小点儿的。每个生产队打通一段,到时候互相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整体了。”

  邱书记没想到苏瑜还对农民同志事情这么了解,不过想到宋东征在金河县的作为,倒是心中了然了。笑道,“小苏,看来你还是做了功课的。这个提议可以讨论一下。省里不支持,我们就自己做。”

  “邱书记,我建议这事儿要是做,就尽快做。是这样的,因为我弟弟在西南参军,所以我也关注一些军事报,最近看到一些西南的情况,觉得好像变化越来越大了。”

  听到苏瑜的提醒,邱书记的脸上也严肃起来了。他当然不信苏瑜是看报纸看到的,应该是她那个兄弟在前线带回来的消息。

  作为管理地方的人,他平时是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边区的情况的,一来是没时间,二来也是为了避嫌。不过他也偶然听说过那边的局势。现在听苏瑜这么一说,他觉得自己不得不正视一下西南的问题。要真是和苏瑜说的这样,那到时候国家的重点就是在前线了,对下面建设会有一些影响。

  “小苏啊,你很不错。”

  邱书记认真道。真的是很不错了,在单位里面上班的,是很少会想到去关注不相干的军事问题的,更不会考虑这个对他们自身的影响。小苏考虑到了,说明是个有大局观的。而且这个大局比别人的大局都要宽大。

  他觉得要是苏瑜这不是偶然的,那她可能在某些方面要比小宋更出色。

  有了苏瑜的提醒,邱书记还真是花心思去调查了一下前线的问题。

  邱书记自己就是从部队走出来的人,虽然退伍多年了,但是朋友还是很多的。只要是不涉及军事机密的消息,都是可以了解到的。

  得到了自己的想要的信息之后,邱书记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影响很大,第二天就带着苏瑜去了一趟省里找梁书记汇报工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