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2(2 / 2)

加入书签

  端庄肃立,唇角紧抿,一身暗青间秋缃色的宽大直筒衣裙将她映衬地更加老气呆板,半点不见五官的精致妩媚,就如初见时,她给甄珠的印象一般。

  不,还是有些不同的。

  甄珠目光扫过她因为瘦而突出的颧骨,发青的眼底,以及……鬓边几缕刺眼的银丝。

  她比之前消瘦,脸色也变差了,而且,那银丝——甄珠记得,太后只有三十六七岁。

  这样的年纪,怎么会生出白发?

  甄珠心中一跳,目光又草草扫过周边,便发现室内除了她与太后便再无一人,太监宫女都退下了,周边一应摆设都与以前没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或许便是太后身前书案上的奏折。

  太后批阅后的奏折会翻面后背面朝上放置,未批阅的才正面朝上,以前,书案上正面朝上的奏折几乎从未高于半臂之长。

  哪怕是在画像时,太后也总是在批阅奏折,因此奏折处理地很快,从不会有前一天的奏折拖延到第二天还未批完的情况发生,因此书案上的奏折总是大多数都批阅过的。

  然而此时,书案上却堆满了没批的奏折,批过的只有寥寥几本。

  而现在的时间——赫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钟,一天马上快过去一半。

  甄珠暗垂了眼眸

  永安宫太监口中朝里朝外太平无事的说法,看来……有很大问题呢。

  “坐吧。”太后指了指她旁边的绣凳,朝甄珠道,声音里没有一贯的威严冷肃,倒像只是个寻常的妇人一般。

  甄珠疑惑:“可……民女要画像。”

  那绣凳就在太后身前不到两米的距离,画架都摆不下。

  太后摆了摆手,闭了眸道:“坐吧,今儿不画像。”

  她声音低哑,赫然带了丝疲惫:“本宫……只是想找人说说话。”

  甄珠不再推辞,坐在了绣凳上。

  然而太后却又出起神来,目光直愣愣地看着前方,全然陷入自己的世界般,许久都未发一言。

  甄珠便也沉默着不做声。

  直到太后突然开口:“甄画师,在你眼里,本宫是个怎样的人?”

  她的目光倏然望过来,那因为消瘦而显得更加大的眼睛瞪大了,紧盯着甄珠,叫甄珠更加看清她有些浑浊的眼球里一道道醒目的血丝。

  甄珠心念急转,思索着她问这话的含义,最后,还是选择挑些稳妥又不夸张的好话说。

  “太后勤于政事,不喜奢靡,对陛下慈爱,对朝臣严明,代陛下执政五年,域内百姓安康,朝堂安稳,是为当世难得的巾帼奇女子。”

  这说得也不算假,若是没有先将她囚在冷泉宫,再有狗儿的事,甄珠甚至对太后颇有好感,哪怕太后让她画了那样的画像,也不过是让甄珠觉得她更真实了些,却并未改变甄珠对她在除此以外的事情上的看法。

  勤勉持政,生活简朴,平时虽看起来严肃古板,却也没见过她随意要人性命,这样的太后,十分符合甄珠在历史书上看的明君形象,倒与她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