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0(2 / 2)

加入书签

  在这种气氛之中,福王的死便也显得悄无声息,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而赵瑾之也在这个时候,正式的递出了自己辞官的奏章。

  虽然早知道这件事不可避免,但真的看到奏章,虞景还是有种气不打一处来的感觉。这一阵他收到的弹劾赵瑾之的奏折不在少数,只是他都留中不发,下头的官员们揣摩不准他的心思,便也没有直接在早朝的时候开口弹劾,这才能维持表面和平而已。不过这件事早晚都会爆发,到时候势必要处置他。

  所以赵瑾之主动辞官,也算是为双方都保留了脸面,日后也好相见。

  但虞景就是不爽。

  偏偏就算不爽也不能做什么,所以他看完了这本奏折,连象征性的挽留都没有,带着一种“眼不见为净”的负气直接准奏了。当然,他没有直接批准辞官,而是撤了赵瑾之的羽林中郎将职位,而给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沧州将军。

  要走就快走,留在这里看了也让人生气。

  赵瑾之得到回复,不由对清薇笑道,“陛下到底心软。”

  这个沧州将军不伦不类,既不是武将的爵位,也不像个实职。毕竟按照爵位的话,应该是威武将军一类的称号。而若是实职,则应该是都尉、校尉之类的职务。而沧州将军,听起来很厉害,却两头不靠。说是镇守沧州,但也没有实际的职位。到底是升是贬,一时很难说清。

  在处置他的事情上,虞景始终表现得含糊其辞,某些人的手段自然也就必须要收敛一些了。

  清薇道,“陛下毕竟是文帝带大的。”文帝荏弱,虞景看上去性子与他截然不同,但多少也会受些影响。而优待臣子、不因私废公、不以个人好恶论人,这些都是文帝身上十分难得的品格,也是虞景从他身上所学到的。

  就像虞景自己说过的那样,上位者当虚怀若谷,恶而知其美。

  清薇和赵瑾之都不是拖沓的人,既然早知道要走,这边的事情也都交代得差不多了,清薇甚至已经提前派人去沧州寻下了住处,收拾妥当,所以这会儿得到了消息,等春闱一过,确定赵瑜和赵珍两兄弟皆榜上有名,赵家庆祝过后,便直接收拾行装上路。

  原本赵训和赵定方还担心二人对此有情绪,本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