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4(2 / 2)
但是态度是要表明的,于是所有朝臣异口同声道,“臣等无异议。”
“既如此,那就今天之内拿出个章程来吧。”虞景这才将手里拿着的筷子放下,对张芳吩咐道,“这‘百鸟朝凰’也不要浪费了,就分赐给诸位臣工,以资勉励。还望诸位要牢记为官之本,明白百姓疾苦才好!”
然后才起身离开了。
朝臣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幸而皇帝刚才没问事情具体是谁负责,显然没有追究的意思,这个时候,大家也顾不上别的,赶快将治理蝗灾的事情落实下去才是要紧。
只有最敏感的那一部分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虽然有了灾情,朝廷肯定要赈灾,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对朝臣和皇帝而言,主动与被动之间,差之千里。
虞景从上位起就一直在表现自己的强硬,彰显出独揽大权的雄主之姿。
正因为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不甘心的朝臣们联合起来,希望能遏制这样的势头。原以为这位年轻的帝王经验不足,要糊弄他应该是很容易的。但几次三番的行动,非但没能将虞景压下去,反而是他们自己这一边损兵折将。尤其是上回庆王逆案之后,不少人都龟缩了起来,不愿再出头。就连尚书令崔绍也不例外。
到现在,虞景已经明显的占据了上风,再难遏制。照这个势头下去,要不了多久,偌大个朝堂就会成为这位帝王的一言堂,再没有人能够辖制他。
这不但让文官们有权力旁落的失落,还隐隐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戒惧。
这位陛下的性子,跟宽宏大量这四个字可扯不上什么关系。焉知现在所做的一切,没有被他暗中记下来,等着往后找机会发难?
不提朝臣们的心思变化,蝗灾的事情倒是处理得十分迅速。当日尚书阁就拿出了行之有效的法子,呈给皇帝。虞景看过之后,当即令尚书阁写成皇榜张贴出去,同时,也是在这一天,十几位信使从京城触发,沿着不同的方向,一路走,一路宣布这条政令,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消息传达到整个大魏。
但事实上,在朝廷的政令出来之前,因为十二楼近来的辩论闹得越来越大,所以消息早就随着南来北往的商人们传递出去了。尤其是京城蝗虫的价钱,更是听得各地百姓们不敢置信。
而一股更让人意想不到风潮,正在逐渐流行起来,那就是食蝗。
十二楼里往来的都是什么人?在普通百姓眼中,那就是达官贵人。尤其是京城之外的百姓,对他们来说,很多官名根本没有听说过,反正只要知道是很大的官就行了。这些人都吃蝗虫,那这必然就是一种金贵的东西。于是他们也跟着吃,还必要吃出个讲究来。
有人吃,自然就有市场。于是捕捉售卖蝗虫之风自然也跟着盛行。
参与这件事的人有不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