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1 / 2)
极有可能就是他有意为之。
而以清薇对他的了解, 后一种可能性更大。
而且, 赵瑾之似乎也没什么遮掩的意思,大大方方的做了,并不怕清薇知道。清薇略想了想,便明白他这是要将自己的另一面展示给自己看。
从前赵瑾之在清薇面前是很克制的。哪怕是在他表明心意之后, 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上, 都会小心的注意, 没有半分逾越。当时清薇还觉得他是个端方守礼的君子,如今看来, 端方不端方且两说, 君子这两个字,跟他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
清薇仔细回想了一下,大概就是从上回自己问过他说的话还算不算数之后, 赵瑾之的态度就渐渐发生了变化。
大约从前两人没有关系,所以怕过分亲近会显得唐突,如今已经算是有了名分,他也就不再用恪守礼仪来掩饰自己。本质上而言,赵瑾之就不是会遵守世俗道德礼仪的人,只不过这一点,少有人能看到罢了。
清薇自己也不是,这是她觉得自己跟赵瑾之最相似的地方,也是她之所以选择赵瑾之的根本原因。
对清薇而言,世人所说的“般配”的标准,于她已经没什么用处了。门第也好、家世也好,这些身外之物清薇并不在意,也不会让它们成为衡量的标准。如此一来,她看重的就只有这个人了。彼此在性情、脾气甚至为人处世的态度上相契合,对清薇来说反而是最重要的。简单来说,就是对方要能理解她。
理解两个字,说起来容易,但民间俗云“人心隔肚皮”,要找个能完全明白自己所思所想的人,何其难也!
便如邱庭波那样的聪明人,对清薇也是敬而远之,认为不敢娶,也娶不起。
只这一点,清薇就断定他是个俗人。世俗的观念很奇怪,觉得男子若是压服不住自己的妻子,就会反过来为她所制。没有人想过彼此谅解,平等相处,有问题摊开来说。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样的婚姻,他们承认的,只有世俗间所流行的那些观念。
赵瑾之其实也是个俗人。这一点,从他刚看上清薇,就开始操心将来能不能压得住她,便可见一斑。
但他这个人身上最可贵、也最为清薇所看重的,是他懂得变通。
父亲病故,自己年幼,必须要让二叔上位,赵瑾之便能干脆利落的离开家,弃文从武,走另一条路。虽然世人重文贱武,但赵瑾之深知军权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唯一能够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力量。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从未有手里没有军队而能造反或是宫变成功的先例。
相较而言,与他年岁相同、境遇相似的邱庭波,却选择了死守翰林院,空耗了十几年的青春,然后才总算得到了一个机会。但就算这个机会,也因为后续选择失误而几乎失去。他现在仍旧是御前散骑常侍,但没有圣眷,谁会多看他一眼?早已不复去年刚刚升官时的风光了。
同理,在发现清薇不能与寻常女子等同之后,赵瑾之立刻调整了跟她相处的方式,选择了坦诚。
这世上有很多事说不清楚,但更多的,只要愿意开口,其实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最重要的是要先有这种坦诚对话的心。而这一点,赵瑾之恰恰就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