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9(1 / 2)

加入书签

这件事。侍中李云石和中书令裴安国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最多是提几句百姓安土重迁,恐怕不会愿意背井离乡。尤其是从富庶繁华的江南前往荒山野岭的西南。除此之外,地形和气候的不同,也可能给搬迁的百姓带来坏的影响,这一点不可不防。毕竟赵瑾之带去的羽林卫都是青壮男子,一样有人因为水土不服大病一场的。而军中至少还跟着军医,若百姓患病,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只怕会有性命之危。

  这些都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不过虞景表示,朝廷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到时候这些都会设法解决。

  然后户部才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难的表示,现在国库里没有多少钱了,能否维持这一次的搬迁,还是未知之数。

  去年冬天毕竟才打过一场仗,虽然赵瑾之只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但其间的耗费还是一笔巨额的数字。国库的存款和存粮几乎告罄。而皇帝的意思,明显是要善待这些迁移的民众。到时候就算不补贴他们,至少良种、耕牛等也需要官府提供。而在他们种出能吃的东西之前,必须要先由朝廷养活。此外,既然是去垦荒,最初的几年必定是免除赋税的。

  这样算下来,户部的压力自然很大。

  然而对这个说法,虞景嗤之以鼻,“逆案之后,查抄了不少官员,抄没的物资暂时还放着没动,就用来作为这一次搬迁的费用,可够?”他淡淡的道。

  “够了够了。”户部尚书连忙答应。

  虞景一笑,“朕想应该也是够的。”

  户部尚书额头上的汗水都要冒出来了。他总觉得如果自己说一声不够,皇帝就会再多查抄几位官员的家产来补足。而他无法保证这其中没有自己。

  户部尚书如此,其他领会到这一层意思的官员也同样忐忑起来。之前皇帝没有因为逆案而大肆行动的庆幸都消失了,这位陛下平日里看着不显,关键时刻下起手来,那可真是谁都招架不住。

  几次廷议都无人反对,虞景便立刻责令尚书阁拟定出具体的条款,尽早将此事颁布下去。现在是三月,最好在六月之前完成整个搬迁过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