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6(1 / 2)
会不会惹恼庆丰帝呢。
所以,还不如先停一停,想一想再说。
最差的结果不就是不结婚嘛。
谨行一听,不由得有些着急了,“妹妹,你尽瞎说,早知道,那天桂枝姑姑来帮你传话,娘打听过后,我们就答应下来。
那顾秀才家虽说是穷了些,可也好过你现在……”
谨行觉得,都是自己害了妹妹。
其实杨氏的动作还是挺快的,或者说有的时候,自己的妹妹原先和那顾秀才还是有缘份的,只可惜因为自己……
那顾秀才的祖父,当年曾经是沈老太爷的下属。
曾经在一个官衙里共事过,老杨氏和顾老夫人也曾经相处过。
所以,老杨氏对顾家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
老杨氏倒是觉得顾家不错,虽说清贫了些。
可她觉得嫁人最要紧的,还是男方的家风,门风。
穷些么,到时候自家多嫁些嫁妆过去好了。
至于说寿命这种东西,老杨氏也劝过沈三夫妻。
你想,顾秀才的爹虽说是个短命的,可顾老夫人,还有顾秀才的外祖父母,还有顾秀才的祖父都不算短命。
古代活到五十挺正常,要不然,也不会有那句,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话了。
所以,只要调养得好些,理论上问题不大。
而且老杨氏还提了一句,谨沅和谨婉之前出了这样的事,再加上谨彦又不想男方纳妾,能找个顾家这样的真不错了。
这农户多收几斗米,都想多找个婆娘呢。
第一百二十一章 想个法子
杨氏和沈三的意思是,既然是妙书来提的,人品肯定错不了。
再加上老杨氏说的,杨氏便打算到时候让小杨氏上妙书府里,让妙书帮着去打探打探看。
倘若真不错,那就订下来吧。
可谨行却觉得不合适,他觉得要不和人家先有口头约定,等那顾秀才中了举人再说。
你想,妹妹好歹也是五品的官员,虽说不得庆丰帝欢心。
可大周朝不得庆丰帝欢心的五品官员多得很。
一个秀才哪里匹配得上啊!!
他要男方是个举人的功名要求也不算高吧?
都没要求人家是进士或者探花郎出身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