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 / 2)
年少的时候,得家族庇佑,长大了,自然得有反哺精神。
这样,家族才能健康成长。
更何况,倘若自己天天在庆丰帝眼皮子底下晃,对在外的沈三也能提供多一层的保护。
当年在会稽县,在广州府的时候,那些交际应酬,可全是杨氏在操作的。
就是为了让沈三有个好的工作环境。
现在,远在山东的沈三没了杨氏帮衬,那么,只能自己成为父亲的靠山了。
毕竟,京城现在也离不得杨氏。
这么一想,谨彦觉得种田这事儿吧,也不难了。
自己好歹也是个正五品的官,怎么着,到时候叫小太监帮手,不难吧?
庆丰帝原先是想说容后再议。
他不怎么喜欢沈谨彦,倘若一让沈谨彦来负责此事,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有多瞧得上这“饭桶”呢。
可问题是,真的容后再议,到时候,皇后啊,那些妃嫔也要来哭嚎。
因此,庆丰帝就当场拍板。
此次种田大项目由靖南王世子当“领队”,而藏书阁经历司少卿沈谨彦协从。
谨彦又在一边表示,是不是从六部挑些年轻的笔贴式,让大家伙跟着皇上来学习下怎么种田。
毕竟,国家的希望都在年轻一代。
倘若他们能从皇上这儿得到一些教育机会,将来出去当官了,也能把皇上爱种田,会种田的精神给发扬出去。
庆丰帝倒是没多想,主要是妙书前段时间有和他说过,藏书阁在未来的一年里,是离不得谨彦的。
因此,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了。
第二十六章 商议
接了庆丰帝的旨意,周泊桐第二天便去了藏书阁开会,其中还有庆丰帝的心腹薛公公“莅临“指点。
经过和周泊桐,还有薛公公的协商(主要是因为薛公公哪儿带来了太后和皇后的旨意,不许皇帝太过操劳),皇帝种田的场所被安排在了翰林院和藏书阁的中间。
本来谨彦也不支持在养心殿哪儿。
你想,哪儿接近皇权中心,这不是容易碰上贵人么。
像自己这样人才太过“出众”,说话又不够玲珑的,万一自己说错话,或者别的啥的,不是特别容易被抓住小辫子么。
可在藏书阁就不一样了。
藏书阁的特殊性,所以,远离外廷,基本像谨彦这样的女官宿舍再走几步,就是可以直接进入六宫了的。<br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