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2(2 / 2)

加入书签

  我的眼泪刷的一下就又落了下来。

  可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说些什么。

  说什么都是空洞乏味的,小舅舅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安慰了,或者说,他从头到尾,需要的也不会是我的安慰。

  我不由想起了小的时候小舅舅与我讲东晋陶潜的《桃花源记》时,我对里面描写桃花源的经典诗篇兴致平平,却对其开头、结尾的真实性与小舅舅认认真真地考据了一番。

  最后当然是一致认为此事八成可能乃是为后人凭空虚构的。

  余下的两成了,小舅舅当时笑了笑,非常坦荡地来了句。

  “剩下两成,是给天上神明的敬意。”

  “要是真有这么一座桃花源,那个武陵人一路标记,最后还能找丢了自己的标记……”

  “必然是神明保佑,才能使得此地免受外界的烦扰了。”

  大庄的学术流派里总的来说还是儒学占大头,孔圣人都主张“不知生,焉知死”了,小舅舅会说这种话,我还是很惊讶的。

  不过孩提时期嘛,越是大家说“不许”的,就越是想做。

  越是离经叛道,我也就越是喜欢。

  当时还开心地连连点头,来应和小舅舅的话。

  “是啊,是啊。”

  “不然的话,那个武陵人也是太蠢了吧。”

  “不过也是好奇怪啊,那个武陵人若是喜欢桃花源,就呆在那里是了,又没有人催他走。”

  “而既然他已经走了,便走就走吧,为什么要再大张旗鼓地找回来呢?”

  三十七

  小舅舅对这个话题就显得兴致缺缺了。

  他草草地翻过了一页,敷衍地冲着我点了点头,随意道。

  “不过是世人本性贪婪罢了。”

  “也没什么不好理解的,那武陵人未必是多喜欢桃花源,不过是见猎心喜,觉得有利可图,逐利而往罢了。”

  我不高兴地撅起了嘴,不满道。

  “可是那武陵人也太不讲信用了,他明明答应了人家‘不足为外人道也’的!”

  犹记得小舅舅当时冷笑了一下,回道。

  “那武陵人何止是‘不讲信用’,他根本就是自私自利、又蠢又毒!”

  我那时还觉得小舅舅说得过了些,想那武陵人说不定就只是回去后又怀念起了那桃花源了呢。

  这人虽然不守承诺了点,但哪里又就至于“自私自利”、“又蠢又毒”了呢?

  难道对那些凡夫俗子们,都得一个个地要求要跟抱着柱子死去的尾生一般守诺么?

  我当时觉得是小舅舅要求太高、小题大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