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0(1 / 2)

加入书签

会正式聘用他们的(除了律法允许的那四个职业),甚至私下聘用被人揭发了聘人的那个还得陷入牢狱之灾,傅2的做法其实冒着很大的风险了。

  不过裴景晖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经此一役彻底长了记性,在人前总算是知道注意与人家姑娘的分寸了。

  而且不管人家姑娘有没有多想,但凡他意识到不妥的时候,都会特别生硬地与人家姑娘刻意划开距离。打个比方,其中就有西山遇险那次裴景晖上山叫来救兵后的不辞而别,虽然于大体无碍,可到底还是失了一份周到。

  傅霜如本不欲多管闲事,谁知道这不是人家情人间打情骂俏、你情我愿的游戏呢,更何况他们一路变装疾行的,傅霜如也不想惹什么麻烦。

  只是那姑娘的一爱慕者因嫉生恨,竟无声无息地动了杀机,裴景晖始料未及防备不足狼狈招架,傅霜如路见不平拔剑相助,二人由此结识。

  这第一着,算是裴景晖欠了傅霜如一筹。

  相熟后,裴景晖为表谢意,得知傅霜如此行为宝物故,提出愿意特遣八十精兵为其开道护送。二人相处之间,裴景晖虽然没有坦诚直言,但亦没有刻意伪饰。傅霜如知情识趣,也没有特意深究其身份底细,但知道对方在冀北根基深厚,也就足够了。

  既有如此送上门的便宜,傅霜如也没什么好客气的了。

  傅霜如原先带那二十八人北上,是想着带他们到漠河,到那个昔年众多贱籍奴隶趋之若鹜之地去。到那里待一阵子,因为天启九年所谓的“漠河大赦”,这里的人应该是对贱籍奴隶的态度最为和善的。

  最理想的情况时是能寻得当年借此由贱转良的“前贱籍”的存在,看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份上,想办法求他们给指一条边关走私的暗道,把这些连自己的户籍的不能拥有的“大庄黑户”们偷渡到关外契丹人的地盘上。

  之后的就要靠那些奴隶自身努力了,只要能在契丹人的地盘上成功躲一段日子,长则几十年,短则三五月,碰上大庄前来剿匪的官兵时谎报自己是过往的行商被俘虏过来,然后借此顺理成章地改头换面重入大庄。

  当然这里面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的,最直接的是,契丹人地广人稀,躲起来倒是容易躲,可多起来之后呢?契丹人就是他们自己吃不饱才常来大庄边境劫掠的,被燕云十八骑打得跟个落水狗般还不长记性,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长记性,说白了,就是穷而已。

  饿急了、饿疯了,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反正不抢也是饿死,抢了被打回来也是死,抢了赶紧跑就是了。

  关外物产贫瘠是一,即使是运气好,在苦寒之地撑到了大庄官兵的来临,之后的事情也不是三两句白话就能糊弄过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