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1 / 2)

加入书签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

  岳家如今住的宅子,是老太爷时任副都御史时才在洛都置办的,当时只占了现在的真趣堂、陶悦堂及明心湖一带。

  等几个儿子相继娶妻,这地方眼看着就不够了。

  因着老太爷是在自己致仕那年就把家产分了,表明自己日后只愿做个万事不管的闲翁,二老爷在婚后就与二太太商量,拿出一笔银子来,把岳府东边那块府邸买下来打通,好给日后弟弟们娶亲腾地方。

  那正是如今的集荫山房至沉香院一带。

  二太太李氏是陕西总兵李仁和唯一的嫡女,出嫁时李夫人抹着眼泪百里相送,备下的十里红妆在陕西当地至今仍是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新婚燕尔,蜜里调油的,二太太自然不会拂了丈夫的意思。

  她甚至拿出了一笔自己的陪嫁银子来支持。

  二老爷买了东边,并与了已成婚的大哥沉香院,自己迁去了集荫山房,三老爷及第后有样学样,与四老爷一起,又把岳府西边打通了,这就有了如今的翠微院和历下院。

  等五太太掌家后,五房直接搬去了早先大房所居的真趣堂,五老爷则是直接出资,把整个前院翻修了一遍。

  这便是岳府如今的格局。

  可大少爷成婚后,这个格局就岌岌可危了。

  成婚后的怀波从永济斋搬出,迁去了翠微院与历下院之间的玉带轩,随着戒哥儿和孝姐儿的出生,玉带轩就显得很不够看了。

  前些年因怀玉的事老太爷对大房很不满,大少奶奶只好战战兢兢地忍着,这眼看着戒哥儿也要启蒙了,大少奶奶也急了起来。

  ——戒哥儿不过外院一处书斋即可容身,可之后的孝姐儿呢?

  二房在蜀地经营多年,二太太终年随丈夫在任上,二房的两位姑娘又都早已出嫁,三少爷多时候在华林书院求学,纵回岳府小住,也还有永济斋呢。

  集荫山房整日空着,不过住着二老爷几房年老色衰的妾室,大少奶奶也不是一日两日地眼红了。

  妻子一遍两遍地说,换谁也搁不住,怀波虽然觉得很不好意思,还是私下找了二老爷,吞吞吐吐提了此事。

  二老爷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侄子,感慨莫名,叔侄俩叫了酒,在外书房畅饮了几杯,说了不少这些年的事。

  二老爷对怀波所求也不含蓄,直接说了当年买集荫山房是二太太出的资,是不可能腾给他们住的。

  但为戒哥儿、孝姐儿计,他这个叔祖父的,也愿意为他家出一份迁居银子。

  毕竟对于他们四口一家而言,玉带轩着实逼仄了些,不如另择一座四进院落,先单独搬出去。假以时日,等怀波手头宽裕了,再接了大房二老出去。

  更暗示大少爷既已年长,成家立业也合该走到“立业”这一步。言自己肯与他一笔银子做本金,鼓励他弃科举谋他路,好得以早日撑起大房。

  怀波酒意上头,只觉胸口豪情翻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