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1 / 2)

加入书签

出去。

  在很早之前,我知道母亲在这里建了个“上善堂”,专门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和老人。我觉得地上的“特产”有用,便留了下来。

  但是这一赶美人,我便一路上名声也赶出去了,各别信息经过一路的传播,还传丢了些,误传我刚直不阿,不爱金钱美人,是个好官……

  其实我,我是爱钱的……

  因为我刚正的名声,各位知府对我下了相应的菜碟,除了第一顿的山珍海味,其余的都是普通不过的荤素小炒,光芹菜炒肉这一家常小炒,本官就吃了不下十顿。

  本官为了倒换胃口,一路上在无半分欣赏景致的心情,只能一心一意的赶路,赶到五里外的另一个地方,吃一顿摊鸡蛋……

  这一路上,我顶着正直的名头,替各地方省了不少银子,说来着实苦涩。

  好不容易出了虹关。我常舒了一口气,心想着这次终于可以认认真真的吃顿好果子。

  然而,这次的好果子着实不顺利吃。

  南夏王为了清和公主,老早便派人在关口下准备迎接我们。

  我做为首席送亲使,自然少不了与迎亲使的交流。只是出来的迎亲使态度傲慢,还是一口公鸭嗓子,听他自报家门,是南夏王身边的近侍。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迎亲使用一个阉人着实让人气愤,南夏简直不把东楚放在眼里。

  我实在见不惯那个近侍朝我翘着兰花指,摇头晃脑的样子,一脚将他踹下了马,疼得他嗷嗷直叫。

  “我是夏王身边的红人,你竟敢这么对我……”那位公公捂着自己的屁股,眼泪汪汪的流着。

  我没功夫跟他一个阉人费口舌,端肃道,“本特使现在代表的是圣上,他是臣,夏王派你代表自己,不仅对圣上不敬,更多的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委实欠妥!”

  说完,我便吩咐着准备准备打道回府,突然背后传出声音,“特使且慢。勿要怪罪!”我定睛一看,为首的一张黑皮褶皱脸原来是夏王那个老东西。

  他菊花般的面庞上含着笑道,“本王近日偶感风寒,早早便在此等候公主,只是突然身体不适,临去服了几碗汤药……”瞪了一眼即将替自己背锅的近侍,然后踢了上去,“没想到这个狗奴才,出言不逊得罪了特使,请特使降罪!”

  路见不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