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1(1 / 2)

加入书签

三节两寿冰炭孝敬一年最少二十万两,朝廷发的养廉银比起大运河上的孝敬是毛毛雨,假如说贪官到这位置上,一年随便都能捞上百万。

“这几年我虽然不常在京城, 卫老弟的名声我听过,都知道你是清到底的清官,我也劝你一句,听不听看你自己。哪怕不去贪,该收的孝敬你得收下,你不收在大运河上玩不转,像商船要去拜码头,漕帅上任漕帮肯定到贺。你若是将人拒之门外,他们心中惶惶,少不了要出昏招下黑手。虽然说漕运总督权力大,也难说不会给人钻空子。”

卫成心里有些想法,没说,又问:“漕帮我听说过,不太了解。”

“就是霸占各大码头的帮派,商船要想太太平平的,路过就得去拜码头,孝敬少了有人生事,扣你的货,伤你的人,让你生意做不成。这些人讲究个义气,只要孝敬到了位,出门挂上他们的旗,谁要动你都得掂量掂量,在大运河上有任何麻烦他也有门路给你解决。像这样的帮派,江淮那片有不少。”

“朝廷怎么管理他们?定没定下规矩?”

汪大人看了卫成有一会儿,才说:“就难办在这里,本朝能推翻前朝暴/政,这些江湖帮派是出了力的。也因此,朝廷对他们的态度比较复杂。”

说直白一点,哪怕知道漕帮的存在有害,前几任皇帝都没干得出卸磨杀驴的事情。反正只要不太过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都没想大动干戈。

也因为上面的没有要清缴的意思,漕运总督就收着他们孝敬,顶多提醒他们少生是非。

历任漕帅大多是一个想法,凡事不求立功只求无过。

一任三年就是给他们发财来的,没有谁是认真想治理漕河,就想着平平顺顺过去,拿几十上百万两银子回京城待着,去淮安就是发财去的。

卫成面对汪大人一个字没多说,他心里明显不认同前面几位大人的选择,把该了解的了解清楚了,他跟着又进了宫,同皇上密谈一整天。

先要了个态度,皇帝答应他凡事可以先斩后奏,只要发觉漕帮危害极大,他可以做主调兵围剿。漕帅直接统辖那三千兵力装备该换得换,还有就是他对现如今的下属不满意,左右逢源的不要,嘴上答应实际办不好事的也不要,要几个行动力强的,手腕不硬怎么治理漕河?

让朝廷放低身段去同江湖帮派谈判,请他们不要乱来?不是笑话?

卫成的意思是,漕帮要是能配合管制,同意照朝廷的章程办事,那暂时还能留他们。要不配合,那就没什么好说的,挨个清剿。

“爱卿的意思便是朕的意思,往后三年漕河上由你做主,只提醒你一句,出京以后凡事当心。汪舜说那些可以听听,自古就有先礼后兵的说法,你去淮安上了任,那些帮派来送孝敬你先收,收了才能和和气气坐下来谈,你不收,谈判都很难展开。”

做皇帝的劝臣子收礼,这可真是稀罕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