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5(1 / 2)

加入书签

年前,我们老爷馆选进翰林院之后,地方上就有人参照他写话本,这有什么稀奇?”

其他太太你看我我看你,说这个特别相似,主角儿姓卫,是家中三郎。

姜蜜:“那我就不清楚了……我没这些雅兴,不看书也不爱听说书,有那精神头不若过问一下几个小的,多管管人老实些,你不闻不问他跟着就能闯出祸事。”

“哦?你是想说你们卫彦就是天天给你训着成了这么出色的模样?”

“那可不?他小时候淘得很,还能自己乖吗?”

话题自然而然的从毛蛋那个书转到家中子女身上,都是当娘的人,在管教儿子的话题上她们尤其有共鸣,大家非常爱听姜蜜的成功经验,都想知道要怎么教才能让儿子变成那么讨人喜欢的模样。

姜蜜说她很爱同儿子讲道理,从卫彦两岁能听得懂大人说什么起,到现在,八年之间没间断过,但凡他哪里做得不对都会挨说。

“两岁就教训他?他跟你亲吗?”

“不亲也不会由我来做这个事……再说称不上教训,还是好言好语说得多。卫彦他天生就比较聪明,不费劲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这些年陆陆续续教了不少,从规矩到人生道理差不多都齐活了。因为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从小就没放纵过他,他没什么叛逆心。”

“没请过家法?没打骂过?一次都没?”

姜蜜努力回想:“应该没有。那孩子眼神好嘴又甜,只要看我恼了立刻认错,他那样哪还下得去手收拾?”

太太们你说你儿子,我说我的,停下来各家都有自己的烦恼。

有的是打小惯的,不听话。

还有生来爱玩,不读书。

有的气性大听不得一句教训,做儿子的比爹娘还能耐,惹着就要去老爷子老太太那头搬救兵。

读书不开窍的自然也有。

……

听得多了,姜蜜就在心里庆幸,庆幸自己教得早,真等毛病全养成了再要他改很难的。那岁数的孩子自律性本来就比大人差很多,经常管不住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