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7(2 / 2)

加入书签

吴氏记忆中的毛蛋还停留在他坐地上哭闹要吃的,咋的人就这么大能耐了?

“老大两口子看了不打死他?”

“相公说他这个书很受欢迎,在全宿州卖疯了,这个卖一本书肆给他分成的。”

吴氏:……

“再说大嫂不识字,大哥虽然学过两年,后来忙着种庄稼许多年没碰也都忘得差不多了。”

卫父:……

“相公说他能正当发财没去作奸犯科已经是喜事一件,只要不抹黑他,他没精力去管,就看爹娘您二位。”

两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纷纷头大。

“他倒是不比砚台笨多少,只是投胎的时候走错了地方,都给那两口子教成啥样了。”吴氏真不知道该夸他聪明还是骂他坑爹,“他只要不妨碍老三,我也懒得管,由他爹收拾他去。”

说着又一想,他要真靠这个发了财,以大郎媳妇的做派,怕是甘当坏人。反正他们也没剩多少名声,给如实还原在书上让天下人看都没啥心疼的。左右天下人又不能当面去骂她,她有钱就能搬进城去过舒坦日子,该吐血的是二媳妇李氏啊。

作者有话要说:  创作鬼才OvO

第160章

林举人送书信上京这个时间, 后山村那边也听说外头有人在写卫成的故事挣钱。村人无事都不会进镇, 更别说去书肆买书, 最初听说的时候,都没人把它当一回事。结果那书越卖越好, 自然有人会去分析写书的是谁,只要知道卫成老家的村子叫后山村,就很容易想到书是出自他同乡之手。

之后只要遇见后山村人,知道这事的就会打听, 也会告诉他们书里写了什么。

知道得越多,大家伙儿越懵。

外面人只知道一个大概,他们却清楚,里面写的大小事件几乎都能同卫三郎的个人经历对应起来。他应院考之前卫家兄弟还算和睦,三兄弟岁数相差不大,毛蛋和砚台差那么多是因为老大成亲早,老三为应试多熬了几年,二十才娶上媳妇儿……在他倒霉体质暴露出来之前, 家里上至父母下至兄嫂都指望着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