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0(2 / 2)

加入书签

当官的就没有不怕丁忧,更别说如今这形势对后族不容乐观。

人呢,没遇上事的时候往往能冷静理智,遇上事少有不慌张的。后族那边看着病情不见好转, 就有人怀疑是太医动了手脚。中风这个病, 说严重也严重,可要是保养得好能活好些年。这么想着, 他们直接把问题推给太医院, 觉得要么是太医不尽心, 要么是皇帝不许太医尽心。

心里这么猜测, 又没有凭证, 他们不敢闹, 只得私下寻摸神医。

权贵之家要打听大夫还不容易?

陆续有些据说很有本事的迈了他家门槛,人多了,人品自然参差不齐,这里面有些是真有本事的大夫,也有人能耐不大,生得一张巧嘴,拿着偏方就来哄人。

没真本事却能炒出神医的名头,这些人套路能少?

国丈家里那几个儿子本来就没有能独当一面的,给人这么一忽悠,再不肯听太医安排,由着自己重金请来的“神医”会诊。几个大夫想法都不一致,后族这边又不懂治病救人的事情,由着他们你一手我一手。治了个把月,国丈连个清醒的时候都没有了。

太医院那边有人看不下去了,寻着机会劝了一句,说民间偏方有些能用,有些非但治不了病还能要人命。又说给人治病最怕几个大夫一起,你开一样药,我开一样药,你信谁就让他做主,搞得这么乌烟瘴气每益处的。

就说中风,哪怕情况比较严重,要想保命,让他拖两三年也有办法。

这么瞎搞下去,两三个月都够呛。治病救人不是开玩笑的事,遇上庸医小病成大病大病成绝症。

在这节骨眼蹚浑水来劝的,医德够好了,不过好心还是给人当成驴肝肺。这么说,哪怕国丈这几个儿子意识到他们干了蠢事,还是没打消对太医院的防备心。这事许多人看在眼里,卫成也知道,他知道以后就明白一度权倾朝野的国丈爷命不长了,运气好兴许还有一两年,继续这样甚至可能翻不过今年。

唏嘘也有,又一想这是好事,国丈病情严重,那一家子都把心思放他身上,根本顾不得其他。卫成哪怕送回金环也还是存着警惕心,觉得那头没准会有动作,现在看是没了。

整个三月卫成防备过去的,结果一路太平。

四月份,皇帝看准时机,趁后族自顾不暇继续蚕食他们。最近半年从国丈那头收回的权力让皇帝心理踏实了一点,也因为见识到皇帝的雷霆手段,零散有一些人投诚,这其中就包括掌管着宗人府的显亲王。

显亲王是皇叔辈儿的,先皇的兄弟。他来投诚一是自己不年轻了,膝下几个儿子都没有成大器之相;二是看到当今的能耐,早年忍成孙子,现在却扳倒了权倾朝野的国丈爷,再者皇帝还年轻呢。

显亲王在宗室那边有人脉也有话语权,他一投诚,皇帝背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