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1(2 / 2)

加入书签

胖娃子坐在小凳子上捧着脸笑开来,说是好呀。

吴氏刚出去了一下,回灶屋来就撞见这一幕,笑道:“也就是你,换个人来他才不乖。”

“我是砚台娘嘛,像三郎不是也很听娘的话?”

“那是懂事后,老三小时候闹腾过,进村学开蒙之后慢慢才把性子改了。”说到村学,吴氏又想起老家那边,说不知道这个年乡下老家热闹不,“老大老二如今田地也多,那么多收成可别跟往年一样磕掺,年都不好好过,日子还有什么盼头?就今天,再穷的人家不都得吃口好的?”

姜蜜也想到她娘家,不知道爹惦记她不。

年初跟三郎出门的时候其实没有特别惦记其他人,那会儿只顾着担心砚台。当时真的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会试考完是个什么流程,还想着落榜能直接回家考得好不也能衣锦还乡?当时压根没想过回不去这种可能,因为没想过,也没有特别惦记公婆或者她娘家亲爹。

出来时间长了慢慢才会念叨,姜蜜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去一趟,不知道下次回去的时候老家成什么样了。

看她不说话了,吴氏问她想什么呢?

“想我爹,不知道他这会儿在做什么?在跟大伯他们唠嗑,还是跟狗子一起等着吃年夜饭。”

“媳妇儿你想家了?”

姜蜜笑了笑:“您说得不对。三郎和砚台在的地方才是我家,只是大过年的想起我爹,除了怀着砚台那年,往年初二我都回娘家去看他,今年是回不去了。”

“以后会再见面的,或者我们回去看看,或者你娘家那边有人出息了,没准也会上京来。”

“娘不也想起老家的亲朋来了?还安慰我呢?”

……

后来吃年夜饭的时候,婆媳两个默契的没提这些,主要聊的还是京城这边过年的热闹,说家里如今的状况,提来年的计划。

吴氏说开春她得养几只鸡,不然吃个蛋都得买。

姜蜜想了想,说后面这年主要还是带儿子,砚台现在话说得很好,跟着可以教他念念三字经。“正好我也跟砚台一起学,咱家以后总会越来越好,我得会认字会看账才行,总不能把什么活都推给相公。”

卫成听着放下筷子,说:“这几天不用去衙门,我教你们两个,先把名字写会。”

他自己能读书,却不会教人。说的时候蘸着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姜蜜,姜蜜本人一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