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0(2 / 2)

加入书签

萧怀瑾带的一万八千大军,从西城门出,是最不容易遭遇伏击,也是遇到意外状况时最易快速反击的地段。

星幕高悬,他的思绪前所未有的明晰。他骑在马上,在城门口盯着行军,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他们的速度很慢,他看得清他们脸上的每一丝表情,慷慨的,凛然的,激切的,畏惧的,伤感的……他看得清他们的动作,看得清他们皮甲上修补过的刀痕。

火把上火焰的跳动也很慢,城外狼群的嚎叫也很慢,一切似乎都放慢了。

直到很久的后来,他回忆起这一夜,才想明白,那大概不是他们速度慢,而是,他的思绪太快了,以至于眼中看出去的一切都被拉长。

一万八千大军很难在城内安置,如今一走而空,朔方就像一座空城,在他们身后缓缓阖上了内城城门、瓮城城门。一道一道,伴随着落锁的声音,像是有力铿锵的送别。

作者有话要说:  我想后半段情节很快就要进入妃子爽了。你们牵挂的世子弟弟也会出现~

☆、第133章

乌云被长风吹散, 撕成碎絮似的流浪,孤月高悬天际, 再次照亮千里长空。

大地也映射出一片光华,在夜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城楼、军列的轮廓。

站在远处枝桠光秃的树上, 遥遥便可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一万八千士兵列阵,听不见他们的宣誓, 却听得见他们的慷慨激昂。

着白衣的是两个计都使,着朱衣醒目的是罗睺使, 只是站着眺望。树上还坐了一个人,倘若不出声, 几乎很容易忽略他了——身着雪色毛氅,内里是天青色罩衫, 整个人几乎隐在皑皑白雪中。

罗睺使观望了片刻, 不免忧心忡忡:“这样战事实在生死难论,沙场上刀枪无眼,陛下未免太过冒险。”

他是反对的,可他人微言轻,无法动摇主人或皇帝的打算, 也就只能站在树上发表九死一生论了。

郦清悟仍未置一词,只安静坐着,一只手撑在枝桠上托着下巴,似是不紧张的样子,枝干与积雪遮蔽了月光,一缕一缕的阴影下, 看不清他神色,但看一眼,却觉寂寥。

许久等不到他表态,那边城下似乎是在点兵了。一个计都使抬头望天,见乌云破碎成絮,透出夜幕中的星辰闪烁,他眼前一亮,提醒道:“天晴了,主人,可以看夜了。”

看夜就是三垣内的人都知道的观星,郦清悟从小在宫里养出来的天赋。久而久之,他们都明白,只要天气好,能看到星辰,辨识出北斗,继而找出二十八宿,那么主人一定能揣知大势。

计都使带了纸笔,然而回答他的是一片沉默。郦清悟没有如他们所习惯的那样算星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