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7(2 / 2)

加入书签

  御史中丞出声道:“你们在做什么?”

  主簿委屈喊道:“周中丞。”

  “是这样的周中丞,御史公。”方拭非转过身,朝二人施礼,脸色不变道:“上官及同僚皆说我阅历尚浅,尚需学习,下官颇为认同。只是同僚皆过于繁忙,无我插手之地,为了能尽快适应,替台中分忧,下官便去翻阅卷宗,查阅旧案,以做学习。于是发现了一桩案情尚有疑义,不可认同,想请中丞代为参考,请陛下批准重申。”

  御史公看了御史中丞一眼,也看了方拭非一眼。对他几人之间这事并不置喙,直接离开。

  主簿试探着问:“周中丞?”

  御史中丞说:“呈我案上吧。”

  主簿忙道:“是。”

  御史中丞也不欲对方拭非多说什么,觉得此人太多心机,爱耍聪明,还抓紧一切机会死命告状,真是……有些一言难尽。

  正离去之际,方拭非在后面大声喊道:“周中丞,有劳!下官这两月翻查了上千桩旧案,还发现了不少奇怪之处。就劳烦中丞多辛劳一些。毕竟下官只有有所长进,才能帮您做事。”

第106章 好事

  御史中丞自认并无偏差, 将方拭非递来的公文仔细看了一遍。

  对方所述的确井井有条, 起码表面看着让人证据充分, 理由得当, 且引荐了不少案例,看来是真研究过类似的案卷了。也看来是真的……闲得发毛了。

  只是她文中所言所述立场过于严苛, 不近人情。御史台中类似的卷宗里, 自然也有更轻判的,此判不算显眼,也称不上特例。

  办案自有程序。

  此案如何量刑,当时已考虑的清清楚楚, 他就算现在再看,也并不觉得出错。

  当初凶犯杀人究竟是蓄意还是无意,一直未有人证物证可以证明,不过是双方各执一词,自圆其说。之后人犯又愿意出五千两白银息事宁人,双方商议过后,死者父母及兄弟立即表示可以不予追究。

  既然如此,轻判量刑自然合理, 且双方皆无异议。

  方拭非将这翻出来,分明是自找麻烦。她若非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