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6(1 / 2)

加入书签

>  如果此事顺利,那宝珠身边带着几个美貌的伴读,就不是好事,而是大大的坏事了!

  郡王妃已为人妇,几乎自然而然地就想到内宅这些门道,可是林宝珠还未出嫁,怎么会想到妻妾之道这些东西上面?郡王妃几次提醒,最后还是湮灭在口唇间。算了,女儿还小,让她操心这些事做什么?无论有什么为难的,她这个做母亲的替女儿摆平了不就成了?

  所以,郡王妃更中意的,其实是楚家的四姑娘,楚锦妙。

  楚锦妙身体弱,才华好,走两步路就咳,有这种人陪着宝珠读书,郡王妃很放心。有楚锦妙这类学识好的人在一旁督促着,宝珠必然能上进,而看楚锦妙那个身体,也不担心她动什么歪心思。即便日后成了陪嫁,恐怕,楚锦妙也不是个好生养的,就算能生养,也不是个命长的。

  这就很好,伴读就该有伴读的样,哪能压过她女儿的风采?反倒是楚锦瑶,几乎踩中了郡王妃所有忌讳。

  郡王妃并不知道,她所思所想,已然和婆婆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郡王妃抱住林宝珠,目光闪烁,嘴里低声喃喃:“娘的心肝宝贝啊。你放心,你生来就是到这世上享福的,你什么心都不必操,自有娘为你打点妥当。”

  太子妃的事是如此,陪嫁的事,也是如此。

  在郡王妃眼中,与其说选伴读,不如说,她在挑日后能辅佐女儿,帮衬女儿,必要时候替她的女儿生孩子的陪嫁。

  郡王妃心中,已然敲定了楚锦妙这个名字。至于另一个,她还要好好看看。

  .

  当天,赵氏带着一家子女眷,匆匆忙忙地赶回太原。好在只是战争的口风传了过来,民间不见骚乱,路上还算太平,等走到半路,遇到了长兴侯府出来接应的人,赵氏就更放心了。

  一回府,赵氏顾不得和楚老夫人请安,慌慌张张地就回屋去收拾细软。此时鞑靼犯边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长兴侯府,全府人都乱糟糟的,也没人计较赵氏的失礼。

  楚锦瑶坐在朝云院里,刚喝了一口水,就见玲珑拐弯抹角地试探:“姑娘,我们要收拾收拾院子吗?”

  楚锦瑶抬头,看到玲珑殷切的眼神,博古架外宫嬷嬷、丁香等人,也一瞬不瞬地盯着她。

  所有人都觉得,太子会不战而逃,不日,太原就要暴露在敌人铁蹄之下了。

  楚锦瑶放下茶盏,端端正正、仔仔细细地看着这些人:“你们当真认为,太子会从前线上撤下来?十三年前的悲剧,也会再一次重演吗?”

  这话说的,孙嬷嬷听了都笑了:“不然呢?即便是吃皇粮的将军也不甘心白白送命,人家可是太子,皇子龙孙,天潢贵胄,还能指望他来卖命,替我们顶在前线不成?”

  孙嬷嬷这话说的不好听,哪能这样说太子?宫嬷嬷暗暗皱眉,虽然嫌弃,但是却没有反驳:“姑娘,这种时候不能心存侥幸,现在早一点收拾细软,等日后逃命时,就是多一分活路啊!”

  事关性命,谁也没资格说谁。楚锦瑶没法说服这些丫鬟婆子,但是她心底却有一种近乎执拗的坚持:“他不会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