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5(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上午上完课,姜瑜还在收拾课本,胡大山就笑眯眯地出现在了学校外:“我们队的池塘里打鱼,老婆子买了两条回来,就我们两个老家伙,吃不完,她让我来叫你,小瑜你就来帮帮我们两个老人家吧。”

  其实是惦记着她昨天送筒骨和小蛋糕的人情吧。

  人情这东西就是要你来我往,你请我一顿,我回请你一次,没完没了,这样才能长久。姜瑜笑眯眯地应下了:“好,谢谢胡伯伯。”

  这一天姜瑜的口福非常不错,中午在胡大山家吃了骨头海带汤和红烧鱼。晚上又在林春花家喝了骨头汤冬瓜汤和腊肉炒秋笋,虽然肉的分量比较少,但沈家人厚道啊,直嚷着她和小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把肉都拨给了他们俩。

  她这每个月三块钱给得还真值,沈家每次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着晚上吃,就是为了让她多吃点。姜瑜决定了,下回去城里,再多买点不要票的东西回来,给大家都补补,别人真心对她,她也不能做个白眼狼不是,反正她现在口袋里不缺钱,买回来东西,也是进了她的肚子。

  姜瑜每天过得优哉游哉,但周家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看到端上桌夹杂着老包菜叶子的玉米糊糊,周建英气得把碗重重往桌上一掷,碗口的粥溢了出来,淌了一桌子。

  “玉米糊糊,又是玉米糊糊,顿顿都吃玉米糊糊,我现在一呵气浑身都是玉米糊糊的味道了。”

  由奢入俭难,周建英的记忆还停留在前世的山珍海味随便吃的画面中,现实却是,她每天都要上工,辛辛苦苦挣微薄的工分,吃着没滋没味的玉米糊糊。

  这种日子,她真的过够了!

  周老三念着她最近都老老实实上工,没再整什么幺蛾子,对她宽容了许多:“五八九年的时候,别说玉米糊糊,你能找到草根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现在的孩子就是不惜福,吃吧,不吃,没了,半夜饿肚子,是你难受。”

  又是这句话。周建英把筷子一搁,将藏在心里酝酿了好久的打算翻了出来:“爸,光这么埋头种地有什么出路啊?很快就要分粮了,城里人的粮食不够吃,咱们想办法捣鼓一些弄出去卖呗。”

  冯三娘胆子小,平时周老三他们三父子商量事,她一般不插嘴的,但这回也按捺不住了,忙劝道:“这可不行,抓住是要蹲大牢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