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8(1 / 2)
上国的胸怀一直很宽广,听说你们的学生在国子监读书都是免食宿的,每月还有零用钱,这还不够宽广吗?天朝上国跟我这小女子怎么同?这学校都是我的脂粉钱,我只想给我自己国家的人学习。”苏荔不为所动,噎得使臣说不出话来,匆匆告辞而去。
“为什么不答应?”人走了,撤了帘,胤禛皱眉看着苏荔。
“爷让我答应吗?”苏荔反问了一句,有些不解。
“你自己觉得《四书》无用,可是却让人家去学,自己那些没用的看得那么金贵?”胤禛摇头,他自然懂得苏荔想做什么,朝庭对一些农书,医书也是严格的对外禁止,朝鲜想读清国的书籍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朝鲜的使团过来,采购的除了丝绸和一些奢侈品外,最多就是书籍,而且甚至于会走私夹带过去,只是没想到苏荔也有这种眼光。
“鄙帚自珍!我花了那么多钱,干嘛去照顾别国的人?学校外教才几个人?有几个连中国话都还不会说,磨合了这么久,刚刚形成规模,现在学生都不敢多召,进学校的孩子们都是千挑万选,更不要说物化系了,那里教授们只挑出四个学生。我同意棒子进去,过两天倭国人也要去,再来就琉球,然后教完了,他们回他们国家去,咱们有什么好处?”苏荔想了想,觉得口气太强硬,决定放低身段,“爷,老爷子有没说这些人可以不回国去?”
第246章 耿氏的坚持
“当然如果他们想留下的话,老爷子都会允许;他们如果可以通过科举,也可以留下当官的,只是留下的人很少。能派到这儿的,都是他们国家的贵族,一回去都能做大官的,干嘛在这儿苦熬年资?”胤禛看着苏荔,“如果他们肯留下,你才会允许吗?”
苏荔其实不确定,刚刚断然的拒绝是因为种马小说看多了,人家都这么干,所以她自然也这么想,可是现在回过味来了,想当初八十年代去外留学的中国学生有几个回来了?到了中国强了,外国败了,海归就多了。所以在她看来,爱国的不是没有,但还是利益是第一位的。
现在大清的地位在周边这些小国里就相当于八十年代的米国,留学生学着学着说不定就在这儿留下了,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不都是别国藉。如果真的是聪明的,留下研究也不错,反正到时不放他们走就是了。但想想这是高丽棒子呢,谁知道将来教会了,出成果了,他们回去宣称都是他们的,她不是什么都打了水飘?
“我不知道,我实在不喜欢高丽人,怎么办?”苏荔有些为难,看着胤禛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