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6(2 / 2)

加入书签

  苏荔哈哈大笑,在老十三的善堂读书,家境应该不会太好。农家的孩子本就野,想来是贝贝觉得新鲜了,再说偷来的东西本来就比自己家的山珍海味好吃。也行,让蕙芷去看看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好,至少也知道民间疾苦。跟自己在外头住时那会还知道怜贫济苦,现在被抓回王府倒好,成了娇小姐了。自己也不好带着她出去,由贝贝带出去倒两全其美。

  耿氏看苏荔笑成这样也笑了起来,那天看贝贝那样,她那会也是笑得不行,亲王府的小阿哥在外头偷人红薯吃,被人知道怎么办。胤禛要知道只怕要打死贝贝,也只有自己和苏荔这样的才会觉得好玩吧?

  “苏主子,王爷和福晋有请!”福晋屋里的过来请,苏荔愣了一下,刚刚胤禛才走,怎么这么会功夫就来请了?

  “有事吗?”

  “朝鲜使臣来了,王爷请您过去一下。”

第245章 朝鲜使臣

  自从上次的收刀事件后,朝鲜一下子成了老爷子案板上小肉肉,像苏荔说的,跟他们的大王说既然都不待见贱民,就让他们迁到关外就是了。当然,也不是谁都要,主要是一些有手艺的工匠。开始时朝鲜上下还没想清楚大清国这是想干嘛,可是迁出贱民似乎也不好,不然谁来耕种,受贵族的驱使?可是当着传旨的大臣面,大家都不敢说什么,只有发了教旨,在朝鲜八道上召集一批有手艺的贱民让使臣带回了延边各地。之前在指定的地方也盖了一些房屋,把开荒权也交给愿意来的民众,也没要求他们一定要做什么,只是指派了个和善的农官给他们,还借给他们粮种和一些钱,让他们能尽快适应。

  这些其实都不是苏荔想的,她也没做过官,她想不了这么全。后来看了老爷子的上喻之后才一点点感佩起他来,延边的荒地很多,荒着也可惜了,正好这些人来开荒、种地,等有了自己的土地,将来就是赶也赶不走的。

  第一年只是朝鲜王强制的迁了两百户过来。第二年时,边境上满是要偷渡到延边的朝鲜民众,因为迁来的人可以写信,或者带口信回去告诉亲朋好友,大清的一切都非常让人满意,有房子有地,并且不会再有人当自己是贱民了,他们有了平民的身份。

  苏荔并不知道此时的朝鲜国有多少人,可是有一点知道,这几年迁到关外的朝鲜人已经数以万计。苏荔还特意去跟老爷子说过,不要让他们住地太集中,会产生民族问题,最好鼓励他们与满人联姻。

  老爷子比苏荔更看中这个,关外是他们的龙兴之地,他和他的先辈不敢让汉人进入,怕将来汉人真的再次揭竿而起,关外就是他们的终老之地。可是登基六十年了,他倒是越来越自信了,当然关外还是不敢向汉人开放,但是放一部分朝鲜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