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2 / 2)

加入书签

  儿媳态度自若,赵老头紧皱的眉心一松,“老二媳妇。”

  姜宁适时应了一声,“爸,有话你说。”她笑盈盈的,找个位置坐下,等待公公的表态。

  赵老头的态度比她想象中还好,“老二媳妇,你大嫂这性子你知道,她就爱胡说八道,家里对你娘家的红联买卖没有任何想法。”

  “这买卖需要门路,爸知道,家里不可能横插一杠,让你娘家白欠人家的人情。”

  赵老头认真解释完以后,磕了磕水烟筒,“也是爸没本事,家里前些年一直难,见你娘家人脑子活有主意,才想着问问你,看咱家能合适干些啥不?”

  他把询问主意扛在自己身上,并补充道:“有主意就说说,没有也没啥,一家子人你也不用搁在心上。”

  赵老头语气缓和,一番话说得极恳切,姜宁心气顺了不少,沉吟半响,“这人情也不是好欠的,咱家没有啥门路,如果爸妈想年前做些买卖,我倒有个想法。”

  赵母眼前一亮,“有啥想法?”

  “熏鸡熏鸭。”

  姜宁不紧不慢地说话,顺便瞥了眼身体微微前倾,正一脸紧张的赵母。

  “去年,家禽家畜不是能放开养了吗?”

  这点是事实,就说大岗村,家家户户都多养了鸡鸭,或多或少看能力,赵母点了点头。

  “乡下地头能多养了牲畜鸡鸭,但县城却不能,县城人有工作有钱,就是馋肉。”一个月一斤半的肉票,就没有不馋的。

  “农村人有鸡鸭,想换钱换票的,城里人想买肉,双方各取所需。”

  姜宁提了主意,可行性以及实际操作步骤都得详细讲一遍的,不然对方理解有偏差,操作失误,婆家进了沟里,还能来折腾她。

  有点烦,但姜宁不是活在真空里,她丈夫是赵家儿子,人情世故少不了。

  “我们是要去收购鸡鸭卖吗?”一直安静听着的赵向前迟疑。

  “不是,县城那么近,乡亲们走两步就到了。”谁那么傻让你赚差价?

  “市场价收购鸡鸭,在家里熏了,再拿到自由市场去卖。”这不仅仅是赚取手工费的问题,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这年头的二次加工食品,售价远比原材料高。

  脑子活的人不少,在自由市场卖红联这半月里,姜宁见的熏鸡熏鸭摊子就有好几个,人家天天来,熏鸡卖五块多钱一只,个头还不算大。

  要知道眼下生鸡七毛一斤,现在的鸡比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