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2 / 2)

加入书签

  赵家火急火燎,姜家既然决定嫁女,也不会在这地方过不去,双方齐心协力,尽快把婚事操办起来。

  “彩礼钱我们不多要,就一百二十块。”

  姜父姜母在屋里商量,年初才分田到户,从前生产队一起干活,社员是没什么钱的,壮劳力多的家庭,分了粮食后,一年到头最多也就领个几十块钱。

  甚至有的家庭,还要倒欠。

  不过赵向东情况不同,他参军多年,部队管吃管穿还有津贴工资,就说他升了营级后,工资有七十多块。

  就算他多年来一直寄钱回家,自己没存多少,赵家也不可能将他的钱都花完,一点娶媳妇的都没攒下,算算他的工资,一百二不多。

  姜母不图钱,她图的是闺女腰杆子硬,这年头很看重彩礼,穷苦人家还要半袋粮食,你不要不会显得清高,反而会让人婆家看不起,邻里嘀咕。

  “那一百二彩礼都给宁宁,我们加三百块进去,当压箱底钱。”

  本来姜母准备的是一百八,毕竟兄妹三个卖糕点前,家里虽相对宽裕,但也有个限度,娘家贴补近两百块压箱底钱,在南坪村绝对是头一份了。

  这不因为姜宁在今年,前前后后孝敬了爸妈有一百块出头,姜母都给她添进去的。

  四百多的压箱底钱,林县都少有了。

  姜父听了点头,“至于其他,就看赵家准备吧。”

  赵向东没参军前,赵家不咋的,住的还是四间小小的茅草房。他参军后几年,赵家扒了旧房子,给盖了八间大屋,去年还把草盖换成了瓦盖。

  说实话,赵家条件只能算还行,跟姜家有距离。姜父看中的是赵向东这个后生,人好其余条件可以适当放松,反正闺女婚后随军,不住赵家,置再多大物件,她也难搬走。

  现在县里结婚,流行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农村人钱少还弄不了票,一般想置办齐全不可能,能有其中一样就羡煞旁人了。

  姜父姜母商量好了,赵家怎么也能弄个一两样,对方有一样,他家就陪嫁一样,有两样他家就陪嫁两样。

  还有立柜、平柜、梳妆柜等嫁妆,姜家早两年就让人打好了,存在后屋里。

  至于姜宁的私房,姜父姜母再暗地里给的,就不放在明面,毕竟财不可露白,嫁妆再多就太扎眼了,且与彩礼相差太远,也打赵向东的脸,不利于夫妻和谐。

  “老头子,如果陪嫁就一大件,是给买手表还是自行车。”姜母琢磨。

  “我要手表。”

  姜父换没答话,姜宁就探头进来,她听到最后一句,就顺口答了,“爸妈,手表我能带着呀。”

  “不害臊。”<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