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8(2 / 2)

加入书签

  宋玉安见了以后,忽然有了想法,他和孵化场那边定了一大批小鸡,放到了叶建国的养殖场里养,他打算养两三个月就放到果园里去,等到收了麦子,把地深翻以后,还能放到地里。

  要知道鸡的嘴壳可是很硬的,虫卵和幼虫绝对在他们的食谱上占了很大的分量。昆虫研究院那边的教授培育无害蜘蛛,就是因为蜘蛛能钻到土里吃虫卵。

  蜘蛛这东西哪怕是无害的,可是繁育了也没有用,可鸡不一样,鸡养大了以后也是一项经济来源。

  宋玉安想到以后就给何耀宗打电话,把他的想法说了。冬天不适合放养,但是养在鸡窝里还是能养大的,如果家家户户都养些鸡,等翻地以后放出去吃一批,蝗虫孵化了以后再放出去吃一批,不仅能减少灾害,还能创收。

  何耀宗把这想法和省里的领导通了气,其它地方怎么样他不管,但是在夏县,第二天大大小小的村委会就接到了电话,要求所有村委会开会,把可能存在的蝗虫灾害和村们们说一说,鼓励大家养鸡自救。

  并且政府还拿出了一笔资金,交给孵化厂来孵化鸡仔,家里太困难的可以和村委会赊欠鸡仔回去养,等鸡仔养大了以后,政府进行回收。不想卖给政府也行,只要卖了鸡把鸡仔钱还上就好。

  倒不是何耀宗不愿意救助百姓,实在是这两年灾难,市政府也是一贫如洗,这笔资金还是银行贷款出来的。

  何耀宗的这项举措并没有遭到什么反对,在云省,旱灾并不鲜见,十来年总会有那么一次,有时候轻微,有时候严重,上了岁数的老人家都是经历过几次的,自然知道何耀宗并不是信口开河。

  有那经历过蝗灾的老人还教育后辈们,一定要听政府的,政府交代下去的事情不能偷懒。

  栗子坡的陈爷爷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家,他看村里几个后生仔不相信,说政府危言耸听,当下就不高兴了,杵着拐杖给他们说他经历过得蝗灾。

  “你们可不要小看了这蚂蚱,当年我还小的时候,也是老天爷不下雨,地里颗粒无收,好不容易盼来了雨,大家伙高高兴兴的把粮食种下去,可田里的稻子都还没抽穗呢,蚂蚱群就来了。

  不是一只两只的来,是一大群一大群,抬头看过去只看得见黑压压的蚂蚱,当时有个文化人说了一个词我这几十年了都还记着呢,遮天蔽日,就是说把天和日头都给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