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7(1 / 2)

加入书签

天送一套,还不得赔光你?不管是谁,都要拉下脸面,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再者说你衣服也是有成本价的。”

  郑师傅在一旁附和:“你冯大姐说的对,生意经生意经,你心里要有一笔账,可不能心软糊涂。”

  唐兰揉揉脸,管熟人要钱,她总觉得不好意思,看来她还不是合格的生意人哪,得多修炼。

  最后唐兰给冯大姐收了成本价,冯大姐欢欢喜喜带着孩子回了家。

  冯大姐果树种的不错,多半个山头都种满了果树,等来年夏天,就有能卖钱的果子。也是因为心里有底,平时吝啬的冯大姐,再花钱这事上变得大方起来。

  又过了几天,冯大姐来找唐兰:“如果棉衣买的人多,能便宜点不?”

  唐兰一问,原来是两个孩子咋呼,过年的棉衣迫不及待就穿了起来,南坪村里的村民见棉衣又薄又好看,还挺保暖,也想给孩子买一件。

  条件不好的孩子多,每个孩子一件办不到,但可以只买一件,几个孩子换着穿,这对八十年代农村孩子来说,已经是很兴奋的了。

  唐兰棉衣的定价不算高,棉衣的成本不多,斜纹布是很便宜常见的布料,填充物比棉花可便宜多了,算下成本,唐兰最后把一件棉衣定在了十元钱。

  可别小看这十块钱,愿意为孩子掏腰包买棉衣的家长并不多,现在每个家庭基本都是自己做棉袄,攒点棉花和布头,拼拼凑凑就做成了一件棉袄,家里孩子一起穿,一件能穿四五年。

  冯大姐说:“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个好政策,咱们村里种地的今年产量高,粮食长得喜人,腰包里鼓了不少,不然你以为咋都舍得花钱买棉衣?”

  原来是这样,唐兰长久的不回去,也不清楚村里的状况,冯大姐又说道:“等你有时间来家里拉点粮食,我们剩的口粮多,把你和安安的份儿留出来了。”

  “不用,我每个月都有供应,够吃。”

  冯大姐说:“城里那点供应跟喂猫儿似的,哪能够吃?我们家种了你们小一年的地,你就象征性的收了那么一点钱,这份恩情大姐记在心里,你要是不要粮食,可就是外道了,等啥时候我让你大哥把粮食给你扛过去。”

  冯大姐又聊回了买棉衣的话题:“唐兰你看看,能便宜点不,我估摸着能买十件以上。”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唐兰虽然不在南坪村住了,可到底也在那里生活过,她盖新房那会儿,村里人也没少出力,她痛快的说道:“咱们村里的人买,一件便宜两块钱。”

  冯大姐喜出望外:“那我这一次可没白来,一件省了两块钱呢。我回去统一一个名单出来,到时候去你店里买,你放心,我们早去悄悄买,绝对不耽误你做生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