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2(1 / 2)

加入书签

创业之初所吃的任何苦头,都会在将来变成最甘甜美好的浆果。

  接下来的几天里,袁艺和程飞跃走遍了整个大学城的所有小餐馆,有的甚至来了不止一遍。用袁艺的话来说,你怎么知道他们回家以后会不会又改了想法?再一个,只要告诉他们,已经有几家同意了,奔着从众心理,又会有人主动跟上来。

  三个月的时间,从初秋到隆冬,三管齐下初见成效。

  程飞跃找的学霸哥们总算弄出了个四不像,有点儿像是论坛形式,又学了点儿贴吧的功能,还仿照了开心农场的创意好在上面放置图片……

  总得一句话,丑是丑了点儿,但基础功能还是健全的。当然,支付功能并没有,这个实在是没辙儿,只能暂且用现金交易。而且创建之初,必须是由袁艺这边先垫资,店家从外卖系统里接到单子准备好餐点后,跟袁艺所派出去的外卖骑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再送到顾客手中,收钱给外卖。

  麻烦是麻烦了点儿,总归初见雏形。

  系统差不多构建好的同时,袁艺和程飞跃也谈下了一共二十家餐馆,并且对方所需的电脑,全部由他们来提供。

  这也是没办法的,袁艺先前也料到了会有这个结果,所以压下了不少二手电脑。索性,外卖系统所需要的内存并不高,又不是玩网游,不需要设备有多好,只是网线却是少不了的,这里头又是一笔花费。

  创业的初期就是往里面砸钱,说的好听点儿就是投资,其实直白一点儿说,人跟动物是一样一样的,不见兔子不撒鹰,你连前期的好处都不给,人家凭什么跟你玩?

  有不少店家就是看在俩孩子诚心诚意的来商谈,又是给装网线又是给送电脑,还帮着安装好系统,手把手的教他们开关机以及接单,为了方便沟通,特地帮忙申请了扣扣,并承诺一旦出现电脑故障,一定会尽快派人过来维修。

  这就是前期入驻的二十家餐馆的由来,每一家都饱含着诸多心血。

  不过,这些都是值得的,袁艺很清楚外卖行当在将来的圈钱能力有多强。

  一句话,没有亲身经历过,你都想象不到人能有多懒。

  而与此同时,第一批外卖骑手也准备就绪,全是程飞跃的大学同学,说好了一单一块钱,并且给每个人安排好了各自的区域。唯一尴尬的是,假如是女生叫了外卖,最多只能送到寝室楼下,因为第一批骑手全是清一色的男生。

  对此,程飞跃很是淡定:“不就是下个楼吗?再说了,女生应该不太会叫外卖吗?她们好像不爱吃这些。”

  袁艺:你确定?→_→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