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0(2 / 2)

加入书签

  省美院的总校在老城区,可他们集训点却在新校区,也就是大学城这块。假如是五年以后,那会儿公交车三五分钟一般,滴滴随叫随到,再不然还有经济实惠的地铁,去哪儿都是很方便的。

  可惜,现在的大学城刚创建不久,多半地方居然还在施工中,更多的则是边施工边上学。至于公共交通,唯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公交出行。但是,一共就只有两路车,且班次少得可怜,一天下来就早中晚三趟车。

  集训点里,早中晚都有安排课程,正好卡过了公交车班次。想要出门的话,就只能在周日这一天了,还必须坐早上的班车出去,再乘坐下午的班车回来。

  等于说,集训方不算太严格,但现实情况却是让他们无言以对。

  更凄惨的事情还在后面,兴许是因为各大院校尚未正式开学,整个大学城给人的感觉就是凉飕飕的。走在大街上,从街头到街角,就没几家店铺是开张的,更恐怖的是,往往一条街上,就只有一两个人。

  后悔的同学还挺多的,可不管怎么说,名都报了,肯定得学完的。至于以后究竟报考哪个学校,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集训并不是他们一到就开始的,而是特地留了两天时间让他们收拾整理,并在第二天开展了所谓的讲座课,让他们全方面的了解一下此时美术界的情况。

  要说第一天给这些同学的感受是大学城的凄凉,那么第二天的讲座则是让他们知道,美术界有多凄惨。

  整个讲座听下来,除了袁艺之外,其他人心里都是拔凉拔凉的,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哦,原来学美术怎么费钱费事费精力?

  投入和产出是如此的不成正比?

  哪怕真的出师了,也多半是穷鬼?

  袁艺一脸探究的看着负责讲座的老教授,心下暗自纳闷,这怕不是担心他们报考的人数太多了,故意赶来捣乱的?再扫视了一圈周遭的同学,全是一副如遭雷劈的模样,袁艺心道,这样也不错,感觉听完讲座以后,直接少了一大波的竞争者。

  等讲座结束后,果然有不少人开始打电话给家里,袁艺走哪儿都能看到一脸懵圈说着电话的人。仔细想想也没错,零六年的时候,搞艺术多半还是被世人所不理解的,尤其他们这一波八零后,有个鲜明的特点。

  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是家里人帮着决定的,或者说,这个专业好找工作,而不像后面的九零后、零零后那样,纯粹只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已。

  为了所谓的前程选择根本不喜欢的专业,能坚持下去的人特别少,况且即便是坚持下去了,多半也是应付了事。反而那些为了兴趣的,因为喜欢因为热爱因为舍不得,他们会去努力开创未来。

  当然,这一点并不适用于袁艺,因为她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非要说的话——<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