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1 / 2)
之中的,学生会的工作很少很少,强度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也就是说,学校之所以强制性规定高三学生必须退出一切社团等,并不完全是为了他们的学习着想,更多的恐怕是想给底下的学生更多的机会。毕竟,万一要是出了个能忽悠的,怕是能牢牢的霸占位置不放,等回头人家拍拍屁股去了大学,完全没有经验的学弟学妹,会直接乱了套的。
可就算工作很少,袁艺还是召集了新成员开会,并做好了整个学期的计划。
秋季学期的活动并不算很多,毕竟要考虑上手的全是新人。等到了春季开学后,各项活动才会接踵而来,且很多都是大型活动。
本学期,最大的活动是校运动会,以及每年都有的校园篮球赛、足球赛,以及啦啦队比赛。
袁艺一项项的将工作疏离清楚,安排专人盯守,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个从未被人考虑过的问题。
“学生会的全体干部都是高二学生,可算下来,离我们高考也就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了,确切的说,是一年零八个多月。大家有没有考虑到大学的问题?比如说,报考哪个城市?”
众人都很惊讶,在多数人看来,高考填报志愿,填的是高校,怎么就跟城市有关了?
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异议。
袁艺回答:“假如学校本身知名度极高,那么自然就足以弥补一切。像我之前在竞选中提到的北大,你们知道北大的宿舍差到什么地步吗?知道你们万般嫌弃的食堂,足以让北大学生羡慕不已吗?还有其他的设施设备,当然包括首都的高消费、空气质量,等等。可如果有机会,谁不愿意去北大呢?哪怕缺点一大堆,也无法跟北大自身相抗衡。”
“但如果,咱们报考的学校不怎么样呢?城市、环境、消费、周边设施、就业前景,都会成为考虑大学的因素。”
“这就好比,假如一个绝世尤物愿意以身相许,你会在意别的吗?管他呢,先娶了再说。可如果只是平平常常的人,你是不是就要考虑,对方的学历、家庭、工作、收入、性格、谈吐、三观……综合评价考虑后,才会决定要不要跟这个人共度一生。”
“选大学也是这样的。我的话,已经决定去省城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跟在座的各位在省城的大学城碰面。尽管这年头,同窗情谊已经很淡了,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同乡同窗会是最佳的合作伙伴。”
省城的大学城建造时间也不远,不过省政府是让数个大学搬迁过去。有些是老校区继续教学,新校区招新生;还有一些则是分专业搬迁;当然不排除,最近两年新建造的大学。
大学城的位置,照目前看来,肯定是比较偏远的,离市中心有一段不算近的路程。可袁艺却知道,城市要发展,必须要往外扩建,用不了多久,大学城就会变成闹市区。唯一有些尴尬的是,每到寒暑假,大学城就会显得无比荒凉,胆子小的人怕是都不敢久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