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6(1 / 2)
相处归于平静,这一刻,她对柳凤寒,唯剩下老友般的默契与发自内心的怜惜。
压下万般思绪,周如水缓缓朝柳凤寒走去,她大方地朝他一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随着她的动作,她耳边的珊瑚耳坠轻轻晃动着。她的声音又细软,比夜空中飞过的黄鹂还要好听,她小小声地,揶揄地说道:“世人都知,祸害遗千年。那三根绳呐,你这祸害是绝对用不上的。”
这一声,是玩笑,是期待,亦是叮嘱。
徽歙算是半个水乡,虽是清晨,码头边却早已人声鼎沸了。彼时,江边停满了渔船、木舟。码头之上,也早已聚满了将要远行的商贩。
山高水迅,石险浪激,将要远走他乡的游子们都是泪满了衣襟,他们依依不舍地与亲人道别,有人嘶声唱道:“前世不修,生在徽歙,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又有人高喝哀哭:“徽歙朝奉,自己保重。”
委屈不平也无用的便是命运,远行的人儿谁也帮不着,唯有靠自个的双足去一步步捱过苦难,行出道路。
这个码头,写满了黯然**的离别之苦。百年来,徽歙商人一次次地从这里别离家乡,又一次次地在这里弃舟登岸,衣锦还乡。
柳凤寒是没有家人相送的,这个码头,最凄然的是他,最佻达的也是他。
他一跃跳上了舟头,正对着为他送行的周如水,正对着晨雾中还不及苏醒的村落,下颚微抬,迎风而立。他的目光由远及近,最后落在周如水身上,似是想着了甚么,他又古怪一笑,忽然朝周如水道:“如姑子,你懂得不少,记性却差了些。小爷得提醒你件事儿,子弟中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的并非徽歙商帮,而是晋阳商帮。在咱们徽歙,至中材以下者,才会用于贸易。”
他是在提醒,周如水那日试图宽慰他的话是错的,她将事儿给记错了。在徽歙,子弟中俊秀者多是去读书学道的,只有无才之人才会被送去经营生意。
说着,他又是一笑,嘴角上扬,眼角下弯,好似嫌她不够恼,又坏笑着提醒她道:“你可是要伺候主子的,往后可莫再记茬事了!”
他讲得轻巧,直是有意要惹恼周如水,冲淡一些涩然涌上心头的离别之苦。周如水却气不上来,这一刻,看着隐在弥漫水汽之中的柳凤寒,看他笑得璀璨,笑得轻松。好似甚么都不在乎,好似生命的长河如何狂风大浪,他都能扛过去。周如水心中只有酸涩,别无恼怒。她只是在想,其实,不论身份高低,他也罢,她也罢,这芸芸众生,都只不过是血肉之躯而已。
如此,这一次,明明是被柳凤寒迟迟揭了短,周如水却是柔柔一笑。她眨巴眨巴眼,好半晌,才轻轻地嫣然笑道:“不读书也没甚么大不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