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5(2 / 2)

加入书签

  她和杨淑芬认识十多年了,中间虽然也有过别扭,可关系却是越走越近。以前,她总喜欢喊人家“大姐”,现在终于肯改口了。

  两家大人边吃边说,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惆怅。

  可心里到底还是存着希望的。

  毕竟,沪上是国内最繁华的大都市,也是自小生活的地方。回到那里,就像找到了自己的根,也找到了归属。

  *

  这个冬天注定是不平静的。

  小木匠家也要走了。

  他像杨淑芬家那样,把家当变卖一空,准备开完年终总结大会就走。

  连队里,还有几家想走的。不过,他们也和田根宝家一样,打算先观望一下。可骨子里都扎好了架子,准备离开。

  其余的,像乔莎莎妈妈那样的,虽然爱人不是知青,可为了孩子也想走。还有几个要走不走的,也是因为找的对象不是知青,走起来不是那么方便。

  唯一按兵不动的,就是苏梅华家。

  她的爱人是陈连长,无论按哪一项政策,她都走不了。除非是离婚或者不要户口不要工作搞两地分居。

  可她怎么也不忍心抛下爱人,自己跑了。

  陈连长也宽慰道:“……要相信国家,早晚会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就这么走了,回去后会怎样?还真不好说……”

  另外,宋阿娣也很犹豫。

  她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和老谢商量之后,又问了儿子的意见,打算再等一等。儿子说了,或早或晚,所有的知青都会离开的,现在并不是最好时机。

  想想也是,她和老谢都是国家干部,就这么抛下公职跑了,回去后却什么都不是,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心里还真是矛盾啊。

  况且,还有海宁这事搁着。

  看这孩子,在这里呆了七年了,一直都不开心啊。

  可这问题暂时无解,只能先这样了。

  *

  到了春节前夕,要走不走的知青们总算安了心。

  该吃吃该喝喝,日子还是要过的。

  于是,关系好的几家又聚在一起,搞起了会餐。席间,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回城的事情,相互间交流着经验,倒也乐呵。

  其实,大家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把孩子落到沪上。按照现在的户籍制度,只有大人们回去了,这个希望才有可能实现。<br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