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9(2 / 2)

加入书签

  学校里的生活平稳如常,而连队里又有一点新变化。

  她注意到,来投亲靠友来打短工的,越来越多。

  不过,这些短工大多去地方上修路挣钱。现在边疆到处都在修柏油马路,需要大量的短工。那些从内地过来的,只要肯吃苦,就能挣到钱。

  有些手脚麻利干得好的,一个月能挣一百多块,比连队里的职工还能赚钱。不过工作也很累,从早忙到晚,甚至连星期天都不休息。

  可即便如此,挣钱的神话却越传越广,也有更多的富余人员来找活干。

  还有一些赶着毛驴车,下连队倒卖东西的。

  不过,这些东西只能在团场里和地方上倒腾,却无法出边疆。因为公路上设有一道一道的检查站,不允许倒卖。一旦被查,轻则罚款,重则没收。

  另外,连队里还出现了做小生意的外地人。

  有爆米花的,做变蛋的,卖针线的,卖杏干的等等。其中,卖爆米花的最受欢迎。在房前屋后,只要响起“爆—米花咧!”的吆喝声,就有大人和孩子们上前围观。

  那位爆米花的老师傅,脸上黑黑的,就像从煤堆里钻出来的。

  他说着一口地道的家乡话,拉着一辆架子车,上面装着爆米花的锅子、炉子和罩子。在连队里吆喝一阵之后,就在屋山头的空地上停下脚来。

  他就地生起炉子,架上一只黑乎乎的椭圆形锅子,拧开盖子,往里面倒入半茶缸子玉米粒,加一点糖精,“啪”地一声合上盖子。把锅子架在炉火上,戴着黑乎乎的线手套,握着摇柄“轰隆轰隆”地摇了起来。

  他一手摇着锅子,一手拉着风箱。

  时间到了,就用脚踩着锅子,锅口对着尿素口袋做的长笼子,一拧锅盖,只听 “嘭”的一声,一锅玉米花就出锅了。

  米花的香气,四散开来,闻着格外好闻。

  也吸引了更多孩子跑回家,端着一茶缸子玉米粒或大米,跑来爆米花。

  黑脸师傅爆一锅收一毛钱的加工费,一天差不过能爆一百来锅。细细一算,做这个生意比上班赚钱多了。

  黎元元和小哥哥们,也端着茶缸子去爆过玉米花,还爆过大米花。

  这种小零食,吃起来很香,可吃多了上火。

  可即便如此,依然令人念念不忘。

  作者有话要说:  假期过得真快啊~~~~

第117章 请客风

  *

  进入五月之后,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

  报纸上,天天都在号召大家要解放思想,搞活经济。连队里, 除了知青之外, 老职工们都在想着法子“搞副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