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1 / 2)

加入书签

黎元元一听,自然乐意帮忙。

  至于这好吃的名声,早就在家里传遍了。

  现在再多这么一条,也没什么关系。

  田伟民对妹妹的这番“义举”,自然心存感激。

  心说,我家元元妹妹就是和别人家的小妹妹不一样。瞧瞧她,不哭也不闹,胆子又大,嘴巴还很严实,真是一个好妹妹。

  中午,买饭回来后,田伟民对着镜子用米饭粒一擦,墨汁印果然没了。

  “哈哈,这个办法很好用!”

  田伟民对元元妹妹也越加佩服。

  连队里,还有比小元元更聪明的女孩子吗?

  即便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乔蓬丽,也比不过元元妹妹吧?

  *

  这一天,连队里的职工们依然在忙着工作,开会学习。

  而王慧珍趁着午休时间,从柜子里找了一块白底红花布头,一折对半,用手工缝制了一只小书包。

  还在边上镶了一圈白色花边,在开口处装了三枚暗扣。

  最后,又找了一根红颜色的腰带,缀在了书包的两侧。这样,元元就可以背着小花书包去托儿所报到了。

  至于柜子里的那只花布袋,得帮元元保存好,那是她来时的信物,等她长大了,就交还给她。

  黎元元醒来后,看到枕头边上搁着一只小书包,里面还装了两本小人书撑着。她知道这是王妈妈特地给她做的花书包,花了整整两个午休时间才做好的。

  她爬起来,双手捧着小书包,细细地摸着针脚。

  王妈妈的手很巧,会纳鞋底子,会做针线活儿。看这书包边上的针脚,均匀细小而又结实,就像用缝纫机轧的,平平整整的。

  三个哥哥脚上穿的鞋子,都是王妈妈自己做的。

  一到开会,就带着针线活去。

  田爸爸批评她说,王妈妈不追求思想进步。王妈妈笑着回应道,把你们几个都照顾好了,就是最大的进步。

  黎元元记得爷爷奶奶那一代沪上知青,除了会轧衣服,在针线活上却不大行。

  这是因为城里有裁缝,家家户户不用自己动手来缝制衣服。而王妈妈这套手艺,十有八.九是在山东老家学会的。

  就像连队里的那些女职工们,很多人都会纳鞋底,做鞋梆子。家里的孩子和大人脚上穿的单鞋、棉鞋都是手工缝制的。

  还有的,甚至会绣花儿。

  偶然用碎布头,做一个小荷包,上面绣上几朵精致的花儿,别提有多好看了。

  而沪上女知青们,还有一道杀手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