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1(2 / 2)

加入书签

  女孩受不了了,开始发动所有人转发,联系媒体什么的……

  热度渐渐炒起来了,又有人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虽然已经是祖父、曾祖父了……

  渐渐的滚雪球似的,滚出一个不温不火的“新闻”,这就是舆论导向的作用了,如果这份笔记上的名单是死在集中营的犹太人名单,早炒得热火朝天了。

  女孩知道这个背景,很愤怒,同样的还有网民和各种小年轻,他们组织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抗议活动,热度扩大……

  开始有日裔和日本国内右翼份子注意到了新闻,双方吵了起来,各种论战,双方开始互甩证据,理越辩越明,总算有大电视台注意到了,做了个访谈节目,彻底将事情炒热。

  事儿君的注意到了这事,消息传回到了国内。

  国内的网友对这种新闻的态度是——“刀不割在自己的身上不知道疼啊,死得不是米国人他们不知道难受啊!”

  “娜依妩,你以为麦克阿瑟不知道吗?他知道的比谁都清楚,他被731部队的资料喂饱了,同流合污而已。”

  总之绝大部分的态度都是米帝你也有今天,倭国小婊砸还不快切腹求原谅。

  我翻看了几条评论就把页面关上了。

  新闻不会炒得太热,米国还需要倭国这个小婊砸,很快就会“风平浪静”,我关心的是名单里那些人的家人总算知道了他们最后的下落,我也算是不负所托。

  只是笔记是我亲手记的,笔记本是我从楼下小超市买的,从制造到被我买走绝对不超过半年,怎么会变成照片里陈旧发黄虫蛀水浸的样子啊?

  这也许是张强的手段了,大家可有妙法不同,互不揭破吧。

  “当当!”两声脆响之后是沉闷的:“吃饭了!”

  咦?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惊得从被窝里一跃而起,快速地把棉睡衣穿上,开门往厨房一看——

  穿着孔熙文壳子的黄书郎同学正在解外卖袋,嗯……不是楼下小早点铺的,是隔了两条件早餐连锁店的,粥熬得水准不一样……<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