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44(2 / 2)

加入书签

  李洵跟在她的身后走向茶桌:“先生何时认识他的。”

  宋问疑惑道:“谁啊?你这么在意。”

  李洵一愣,而后道:“张兆旭张公子呀。”

  这名字太过耳生,又有点耳熟。宋问回忆了片刻,才想起来。可不即使张曦云的公子,张兆旭吗?

  她差点就能拿下这人的小命,不想两位仇人之间,竟还互不相识。

  “就他?”宋问回忆了一下那个人的脸,发现没能残留住他的五官,不禁笑道:“哟,他竟然不认识我?”

  宋问最出风头的一段时间,张兆旭都被他父亲压在府里关禁闭来着。

  李洵也是万万没想到。他还以为方才是冤家路窄……也的确是冤家路窄。

  李洵哭笑不得道:“这算什么?”

  宋问将桌上的茶杯翻正,摆在郑重,示意他坐下,问道:“他来做什么?”

  李洵:“筹钱。”

  宋问抿了口:“筹钱?”

  李洵点头:“朝廷缺钱。”

  黄河水患泛滥之际,河南道刺史当机立断,开仓放粮,救一时之急。然存粮不足,库府空虚。待奏章送到朝廷的时候,他们已经再次断粮了。

  随即,便出了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缺钱。

  死伤人数不少,尚未处置。而幸存的人数更多,无所居住。

  连绵大雨又露宿街头,难民中风寒感染了一片。

  饥荒,疾病,居所,救援迟缓。

  大涝之后的种种问题尽数爆发,刺史也是有心力。

  现如今,县衙和府尹已无余粮,官员自顾不暇,生怕灾民情绪安抚不对,便集体暴动。

  倒不是朝廷拖延决断,而是真的无从下手。

  大梁近年来修建运河,各处分拨款项,减免税赋,施行利民之策,国库确实空虚。谁也未料到这水患会忽然泛滥,毕竟前两年的堤坝刚刚加固,预测该有十数年安稳。

  朝廷得知后,已命临近郡县稍施救援。然灾情太过严重,只是杯水车薪。

  朝堂上各派争论不休,难出结果。

  缺钱,缺粮。

第155章 救灾募捐

  朝廷现状如此窘迫, 张兆旭感情这是, 讨好来了。

  先前犯下大错,叫陛下难免记恨在心, 于是此次趁家国危难,出来替朝廷筹款。

  倒是聪明, 打的好算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