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2(2 / 2)

加入书签

  吏部尚书听闻脸色一变,摇头:“绝不可能,卷子送到尚书省以后,我亲自贴的封条。之后再无人动过了。”

  礼部侍郎道:“我只当它是松动了,所以也没有在意。如今看来,或许真像右丞说的一样,别有隐情。”

  吏部尚书皱眉,踱了两步,回头道:“侍郎这是何意?莫非你也觉得,云深学子舞弊了?”

  “不不不。王尚书误会下官的意思了。”礼部侍郎起身道,“若真是如此,也该稍有避讳,哪敢如此大胆?再者今年云深的学子里,诸如李公子,冯公子等人,心性甚高,岂可能与他们同流合污?何况那些文章,看着结构相似,内容却不尽相同。应当是梳理过了。硬说是舞弊,未免有些牵强。”

  吏部尚书点头:“我也是如此考虑的。那侍郎究竟所指何意?”

  礼部侍郎指向自己的桌子,请他过去一看。

  “今年的考生,实在是叫人称叹,若非云深的几篇文章太过扎眼,国子监今年就要大出风头了。”礼部侍郎挑拣了两份拿出来,放到他面前,说道:“这往年进士的水准,不该是如此。”

  礼部侍郎道:“照理来说,今年的题出得并不简单,时间也算不上充裕。这些都是刚刚结业的学生,年纪轻轻,阅历疏浅,却接二连三的冒出来,实在是不应该啊。”

  吏部尚书拿起来一看。刨去文采,扣题紧密,逻辑鲜明,该答的点,都答的完整了。的确是不错的。算不上甲壳科,及第可取。

  他偏头想了想,奇怪道:“刘阳?这是谁?”

  礼部侍郎:“哦,尚书可能不认识,这位是礼部郎中的小孙。太学今年的生徒。”

  吏部尚书点头:“未有听闻。”

  哪里横空出世的才子?

  礼部侍郎点头道:“墨经,杂文,都答得挺好。”

  如果李洵与冯文述,是文采与实质俱在,那这位刘公子,就是宋问说的华丽了。

  排比,对偶,典故,引用。仔细看一遍,就觉得有些杂乱。

  若是真将考点一一罗列出来,那么李与冯两人,还比不上这位刘公子详尽。

  礼部侍郎就默默看着尚书。

  见惯了文章。哪些是需要时间去琢磨的,那些是限定时间赶工的,一目了然。

  “也未必吧,许是押题押中了。”吏部尚书敛起袖子道:“这还有大半的卷子未批,再看,再看。”

  随后五天时间里,吏部尚书与礼部侍郎二人,将所有的卷子都过目了一遍。

  一是云深。云深出色在答题结构特别,新颖,亮眼。这个他们一时摸不清楚,暂且不谈。

  二是国子监。国子监生徒历来出色,今年尤胜。往年都是国子学的学子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