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5(1 / 2)

加入书签

并不算稀奇。

  李伯昭接着问道:“宋先生觉得,米价是从何时开始,初露端倪?”

  宋问:“我只看了三年的数,这三年里,都有些不对劲。”

  李伯昭心道果然,连忙道:“请先生详说。”

  宋问试着措辞,说道:“我们知道,这东西多了,价格自然就低了。东西少了,价格自己就高了。本钱上来了,售价也会往上涨,而本钱下去了,又会重新往下调。”

  李伯昭点头。

  “所以这每逢早稻晚稻丰收之际,照理来说,米价应当会有所下跌。可是从户部的三年记录来看,一直没有。”宋问道,“后来我去打听了,米铺收米的价钱,从三年前的十三钱,跌至如今的九钱。与临城相比,并不算低,可与长安的市价相比,就未免太过诡异。”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稻米的收购价,与售出价,已经有人预先定好了。整个长安城的米铺都预定好了。”宋问道,“没有哪个商户敢有这样大的胆量,也没有哪个商户,能有这样的人脉。”

  宋问道:“正是因为这三年来米价太过于平稳。只有偶尔的小幅变动。所以宋某才觉得,这米价,不大寻常。”

  “老夫与太傅,也有此怀疑。所以深表担忧啊。”李伯昭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道:“宋先生果真如传言那边,见微知著。真是青年多才俊啊,老夫深感佩服。”

  宋问忙道:“御史公折煞小辈了,宋某只是取巧而已。”

  思维方式不一样而已。

  对他们来说,价格或许只是一个数字。没有大起大落,就没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而对宋问来讲,所有的数据都是信息。它所代表的不止是涨跌,它涨跌的背后,必然是有一定缘由的。换个方向思考,它既然有了缘由,就一定是会变动的。因为市场就是不断变动的。

  小五过来沏茶,将茶小心在李伯昭面前放下,然后借机偷瞄他两眼。

  这位大官有所察觉,不明所以的回视过去。

  小五收了托盘,飞也似的跑了。

  两人窃窃私语道:

  “你说,咱们家这座小庙,怎么总来些大佛呀?”

  “这混世魔王都在呢,佛不得来收啊?”

  李伯昭接了茶,又道:“老夫今日来,就是想问问宋先生。近三月来米价飞涨,先生能否算出是何人所为?”

  宋问摸摸鼻子,笑道:“宋某这靠的是脑算,而不是掐指一算。这个,真算不出来。还得要御史台和户部才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