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3(1 / 1)

加入书签

都控制住了。”易二哥说。当初查出来有问题的时候,所以的人都唬了一跳。医生说糖尿病和高血压这种病是不能治愈的,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控制”。要不是小贝提醒,谁没事会去医院呢?

  这几年下来没断了药和检查,情况没有恶化,爹妈还感觉身体倍棒。爹就不用说了,娘是闲不下来的,总是要下地干活。对此医生说她操劳了一辈子,一下子停下来反而容易生病,只要注意不太过劳累就好。想不到小贝这么远也牵挂着,这让易二哥特别感动。

  这么说杨小贝就放心了,矛头又指向二舅,“你也是!常年在外面跑,饮食不规律,吃得也不健康,休息又休息不好……”“我知道我知道,要多锻炼,勤检查嘛!你都说了多少遍了!”易二哥也是怕了小贝,虽然是关心自己,但是有时候他觉得小贝比老婆都管的宽,没事就要唠叨。

  关键是,老婆现在都不敢唠叨自己了!在家他就是老大,总算体会了一把翻身做主人的滋味。后来他才发现,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有一个成语叫“死灰复燃”,还有一个名词叫“请外援”。媳妇不敢管自己,小贝又管不到自己,然后她们俩就联手了……

  有了小贝撑腰,媳妇管起自己的饮食起居简直不要太理直气壮。偏偏自己还没有办法反抗,归根结底,媳妇是爱自己的,听易家人都有遗传疾病,不好好管理的话有早逝的危险,媳妇紧张兮兮得恨不得吃饭都用量的,他能怎么说?

  ☆、第323章 顿悟

  痛并快乐着的易二哥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事实就是尽管他打了一个翻身仗,最后还是免不了得了个“耙耳朵”的美名。试想一下,连吃几碗饭都有人管着,吃完了还要被赶去散步,他不是耙耳朵谁是?

  大家说起别后的生活,合作社那边早就有了固定的运营模式,周品正也早在几年前就彻底地退出了管理层,只保留股份而已。如今的总经理是易二哥,副总是王大成,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老人,也都是合作了那么多年的伙伴,周品正根本不会担心那边的情况。

  周品正这边的菜篮子也上了轨道,他已经取得了专营资格,从当地政府那里拿到了土地,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倒是杨小贝,当初创业的时候,她是发起人,排头兵,现在也无所事事地待在家里,洗衣服做饭带孩子,妥妥地家庭妇女一枚。她开玩笑地说起,“这难得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我现在完全变成了米虫了!”

  易二哥正色说道,“怎么能这么说呢?虽然现在说男女平等,但是谁规定女人就必须上班?你觉得在家就是米虫,那你嫂子、慧香她们,难得都是米虫?”

  的确,上一辈的外婆、还有姑姑她们就不说了,就说两个舅妈和二姨吧,现在用不着她们和男人一样下地干活,难道就是在家里无所事事吗?大舅是公务员,还是个小干部,舅妈却还是农村户口,更加没有工作。她跟随丈夫在单位的房子里生活,带两个孩子上学,买菜洗衣服烧饭,管理一家的饮食起居,把一家人照顾得好好的,谁说起她都要竖大拇指。

  二舅妈自从嫁过来也没有下过地,后来家里条件好了,更是连责任田都租出去了,难道她就每天在家琢磨着和二舅吵架?杨小贝仔细回忆了一下,她也一辈子都没有上过班,但是她的文化水平要比大舅妈高,当年也是在村办厂子里做过会计的。二舅成天在外面跑,舅妈就在家做账、核算成本,给丈夫做了一个掌柜内当家。那是二舅家的条件最好,虽然是二舅最会挣钱,但也离不开舅妈会理财的原因。

  至于二姨就更不用说了,她是活得最洒脱的。上辈子和丈夫感情不好,她就一门心思自己做生意,慢慢地把小买卖做成了大门面,攒的私房钱直接给表弟买了一套房!这辈子呢,嫁给了王大成,他是个老实的,两口子正好互补,得到股东们的一致同意,早就在合作社做事了。

  还有谁呢?嗯,老妈……怪自己不好,早早地把她拉上了车,现在开起了诊所。现在已经没有了村卫生室的编制,早就彻底的成为了私人诊所,老妈可不像自己和老爸那么“蠢”,只要经营得好,其实私人诊所的盈利还是很可观的。哪怕诊所的利润不高,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在这里。

  这么看来,好像是自己想岔了?杨小贝心想,还是狭隘了啊!总感觉没有工作就心慌慌,可是很多女人一辈子都没有工作,并不意味着她们就白活了,没有做出任何贡献。

  “小贝啊!每个人都有她的价值。在我们眼里,你早就过了需要用工作来证明自己价值的时候了,现在体会你价值的地方不在外面,而是在家里啊!”还是旁观者清,易二哥走的时候说的话意味深长,让杨小贝如醍醐灌顶,瞬间开朗。

  是她长久是固定思维让她钻了牛角尖,自己不是罗子君,周品正也不是陈俊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地在家等老公养活。正如易二哥说的那样,她早就不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了。

  当然她也不是没有可能会成为糟糠之妻,不是有很多例子,夫妻一起打拼出来以后,妻子回归家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