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2(2 / 2)

加入书签

在白云县,两岸都是连绵的青山,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夏天的狂暴地翻涌着,冬天则是清澈安静,岁月静好。黄浦江比长江要小得多,诚诚专心看了半天,才好奇的说,“他不是黄的呀!还没有夏天的长江水黄呢,为什么要叫黄埔江?”

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很容易转移,这么一会儿功夫,他就开始琢磨别的事情了。周品正抱着宝贝乖儿子,轻声细语地跟他解释,“不是因为黄才叫黄浦江,它本来就是这个名字。”“怎么可能?舅舅说了,长江因为是亚洲第一长,还是世界上唯一在一个国家里最长的河流才得名的,黄浦江总是有原因才叫的呀,对了,是不是他原来很黄?”

这个嘛……黄浦江是浦海的母亲河,但是知道它名字来历的还真不多,起码周品正就不知道,他摸了摸鼻子,只好场外求助。这时船上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小朋友,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江。”

第314章 抱怨

  原来是这么回事!在场的人都受教了。他们上船的十六铺码头,此时还是国内最繁忙的内陆码头之一,也是浦海外滩最著名的码头,拥有150年历史。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水上门户,承载着很多关于浦海的历史人文记忆。

  1982年的时候,由于客运繁忙设施陈旧,政府把原来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拆了,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新客运站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参观,当时有三大亮点:一是自动扶梯;二是摄像头监控;三是造了7个小候船室,落地门窗、空调、沙发,连市政府各委办都来借用。一时轰动浦海。

  以后世的眼光来说,十六铺码头现在的陈设也十分先进,相比老家简陋得只有一个棚子的长江客运码头,让诚诚也大开了眼界。然而这已经是码头最后的辉煌了,从90年代开始国家大力发展公路和铁路建设,缓慢而效率底下的水路作为交通工具形式的衰落是历史必然。2000年以后,随着十六铺客运码头定期航线被全部迁至地处长江口的吴淞客运中心,十六铺一度淡出人们视线,成为了只有黄浦江观光、过江轮渡船的码头。

  后来过江隧道越来越多,浦江大桥也建成了十几座,连老浦海人永远的记忆过江轮渡都消失了,十六铺码头同时彻底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现在,码头还是非常繁忙且生机勃勃的。从被誉为“外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起航,游轮缓缓向着下游而去。

  “看,那里是苏州河,上面那座铁桥是外白渡桥,那天我们去过的,好看吧?”“那边是邮政大楼,有二十几层高呢!”周品正兴致勃勃地给儿子讲述着两岸的风景。这时浦东好没有后世的繁华,矗立于云霄之端的陆家嘴金融中心,现在还是一片荒地,除了造船厂,只有零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