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0(1 / 2)
那两年折腾,这几年可是老老实实地开诊所、结婚生子带娃娃,普通的已婚妇女一个,又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怎么会找到她这里?
朱记者把上头那些弯弯绕绕给大致说了一下,小于也补充了县里的意见。杨小贝沉吟了一下,说道,“县里的顾虑是对是,这出口型农业还完全在摸索阶段,报道出去可能不仅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有反作用。”别的不说,现在的政策上派系众多,十分不明朗,一个不好可能还会被叫停。
但是……要是这样的话就来找自己,也太滑稽了吧?杨小贝一头黑线,要知道她可没有做典型的想法,当初人家寄感谢信和锦旗都觉得麻烦的人,是谁认为她会接受这个“高大上”的设定啊?
看着小于一脸正气的表情,杨小贝放弃了和他理论的想法。搞不好就是那个领导想拍马屁,然后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跟这种小卒说也没有用——关键是,人家记者都在这儿了,想怎么写,写什么,也不是她能够控制的事。
尽管十分郁闷,可来着是客,杨小贝还是打起精神回答了记者们提出了问题。也许是自己的经历足够离奇?朱记者问个没完起来,本就心里不是很配合的杨小贝苦不堪言,眼珠一转说道,“不如我们去采访一下村民吧!那才是代表最真实的声音!”
农民肯定是要采访的,朱记者本来就打算采访完主人翁,再去随机采访一些村民,丰富一下采访素材。她也隐隐觉得杨小贝不是很配合,在被问道自己做的贡献和曾经的成绩时都一笔带过,不远多讲,采访几乎都要陷入僵局了。闻言欣然同意,起身和大家一起走出去。
杨小贝总算送了一口气,抹了一把不存在的汗水,对易慧芬苦笑不已。殊不知朱记者心里打的主意却是,“你不配合我的采访,那只好由村民们的嘴里去了解你了,这样才更加详细不是吗?”
一行人正走出去,闻讯赶来的易支书匆匆到了,“哎呀!记者同志你好你好!我来迟了!”跟完全不想出风头的杨小贝截然相反,当得知有记者过来,易支书三步并作两步地从家里赶了过来——再没有比宣传咱们村子更有意义的事了,这可是省报,省报!
那太好了!他的到来正是及时雨,把不耐烦官面文章的杨小贝解放出来。走出去老远都还听得见易支书热情洋溢的介绍着,“那是!要说合作社,要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找我们桃花村,我跟你们说……”
好不容易脱身,杨小贝却没有什么可庆幸的,愁眉苦脸的往椅子上一摊不想起来。易慧芬好笑地说,“你看看你,多少人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上门就这幅德行,这多好!实事求是,也没人夸张乱编,那些不都是你做的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