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4(1 / 2)
br /> 瓦房当然好了,宽敞明亮,也可以在造的时候预先把电线排好。其实这边电是通了的,但是只通到村口。“最后一里路”需要村民们自己牵过来。这里面需要比较长的电线,哪怕电线杆可以用木杆来代替,加上屋子里的线路,也得需要不少钱。在加上电也要费钱,很多人家的老屋不方便牵线等等原因,大多数人家都没有牵电线。
家里条件好的,比如易家是早早地通了电的,但是聊胜于无。从乡里牵过来的线由于电线太细,电压不够,电线杆不规范等等很多原因,要不一阵风,短路了。要么一场雨,线断了。就算是一切正常,到了晚上用电高峰期,电压低得那电灯就比蜡烛亮不到哪里去。所以一直以来大家对电的感官都不是特别好。
不过对于方便、明亮的电灯,每个人还是有着美好的向往。现在说谁家里的条件好,“你看某某家电都通了的!”还有某某家里是”三间大瓦房“,这些就是富户的标配了。在这个无限公平化的时代,能够有这些优越的条件,越发显得难得。所以既然杨老汉拍了板,按照杨家的规矩那就是不容更改的决定,于是大家都积极地讨论起盖房子的事情。
现在没有去买砖、瓦的概念,当然了,农村人没有关系没有票,也买不到砖瓦厂的货物——计划外的那都是天价,谁买谁是傻子。杨小贝是不缺钱,应该也可以让周品正出面去搞得到计划内的砖瓦,但是看着大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烧窑、制瓦,她明智地把话咽了下去。都是崇尚节俭的人,农村里别的没有,就是一把子力气,能够自己制凭啥要花钱买?估计她要是提出来去买肯定会被打回,而且嗤之以鼻。
砖瓦房,是这个时代大伙儿的终极追求。“秦砖汉瓦”,几千年来的传统制作,到了这个时代仍然在延续。不过这些手艺已经到了历史的最后辉煌了。用不了多久,计划经济彻底放开,一夜之间冒出无数的小砖瓦厂。价格也在竞争之下不断走低,到了那个时候,谁还会辛辛苦苦地在家自己做呢?所以几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大家都彻底的抛弃了自制砖瓦,全部改用机制了。
砖瓦自制,木材山上去砍,这就用不了多少钱了。这个时候也还没有“预制板”,到时候唯一要花钱的地方就是要买水泥、石灰、细沙等材料,还要砖瓦匠的人工,帮忙的人都不要工钱,主要的邻居、亲戚等,但是要供生活。人家来帮忙,总不能每天白菜萝卜,最起码也要有荤有素才行。那么多人工那么多天,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杨小贝记得很清楚,当时老妈跟她说过,他们家的老房子只用了300元就建成了。当然外婆家是由二舅拉了一车沙过来友情赞助,杨家这边要钱是没有,但是人工那是要多少有多少,毕竟兄弟姐妹多。现在她拿出来1000块钱,盖两幢房子应该是绰绰有余的。除去爷爷又要贴补大伯家,也还有的剩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