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5(2 / 2)
桓谭博学通达,与名儒刘歆、扬雄为好友。
其人品性正直,为天下赞颂。
王莽掌权后,无数所谓的名士纷纷与之交好。
独有桓谭不肯同流合污,默然无言。
王莽心中不快,却又忌惮天下人议论,到底没有杀他,却也只拜其为掌乐大夫。
刘秀对其印象颇好,但还真是头回知道他轻视谶纬之说。
他当下笑道:“行,看看就看看。”
他坐下来,展开手中书卷仔细地读起来。
郭圣通也无心读医书了,专心看着他的反应。
他很快气得丢了书,“一派胡言。”
郭圣通捡起来看。
入目的第一句便是“……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
说的没错啊。
她又接着往下看。
“……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屏群,述《五经》之正义……合人心而得事理……”
嗯,和她想的一样。
虽然她已经用重生来证明了刘秀必为天子,但她仍旧相信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谶记选择。
她接着往下看。
“……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明君贤臣修德、善政以应之……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
要想天下太平,还是得皇帝贤明,这话更是不能再对啊。
指望上天庇佑?
当初王莽也是这么想的。
然后,他死无全尸。
上天那会去哪了?
大概是睡着了吧。
刘秀见郭圣通读的兴起,那怒意便被无奈冲散了许多。
“有这么好看吗?”
郭圣通抬首,“不好看吗?哪说的不对了?”
刘秀反问道:“哪说的又对了?”
郭圣通也不和他争论,只用一句话就把他说的哑口无言了。
“《赤伏符》上还说孙咸当为大司马,可如今他在哪?”
图谶之说之所以越来越让刘秀重视,很大原因是因为确实说中了许多许多事。
一件俩件,刘秀还可以说是巧合。
但三件四件呢?
他自然动摇了。
可郭圣通还是以为图谶终究只是其次,关键还在于能力。
王莽篡汉后,底下人为了迎合他造了一堆图谶,结果有用吗?
倘若图谶说什么就是什么,那么吴汉怎么当上大
↑返回顶部↑